第三十一章 上山下乡(第1页)

次日一早,罗刚带着新召来的二百人抵达石楼山。

预先付了一个月工钱,是罗刚对那些人进行的一次筛选,如果有人拿了银子一去不返,这样的人绝对不是他理想的人选。

不知道因为他们的个人信息被人家掌握着,抑或是他们看得比较远,没有被这点小利所动。总之,这二百人都没让罗刚失望。

罗刚事先并没告诉他们要去的地点,当众人将近石楼山时,他们表现出来的惊讶可想而知。

到了山上,罗刚将这些人交由黄大牛安顿。昨晚三更前,他在李府小憩了片刻,而这帮百姓却是整夜未眠。

黄大牛看看罗刚,又看看那些百姓,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肯定又是把总给拐回来的!

罗刚看到他的表情,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样做,他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主题鲜明地招人上山,不但会引起不必要的震动,恐怕招收人手的过程也不会这样顺利。

名不正,言不顺啊!

刚刚走进聚义厅,他便听到了有关流寇的最新消息。

带回消息依然是第一批回去接家眷的兄弟,这人住得比较远,在临县南六七十里的乡下。

据他说,临县近日流民大增,一日甚于一日,是因为流寇入犯平阳府的石楼县,百姓深受其害。汾州参将刘光祚率军将其击败,斩杀了贼魁隔沟飞、扑天虎等人。其余贼寇在闯将和扑天飞的带领下,又向北流窜而来,如今已到了永宁县境内。官军随后围剿,看架势,如不能剿灭,还得继续向北而来。

听到这个消息,罗刚沉吟不语。

剿灭是不可能的,要是李自成现在就栽了,他的大顺朝又是从哪里来的?

永宁在临县东南,两者相距一百七八十里;临县在兴县西南,相距亦不足二百里。

距离很近啊!

历史上,贼寇这次是否到了兴县,罗刚并不了解,但既然有这个可能,他就不得不慎重对待。

摒退报信的兄弟之后,他又召来五十名兄弟,让他们立刻动身将家眷接来。

这批兄弟应该算是第三批了,从界河口巡检司回来,他便派出了第二批。那批兄弟都是住在南边。

流寇北犯的消息传进山寨,众兄弟对家中的牵挂之心倍增,终日心神不宁的样子罗刚俱看在眼里。

那些兄弟也知道山上的情况,不可能所有人都离山回家,因而虽然焦急却都没说出来。

如何安排这件事的先后次序,罗刚心中有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