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罗刚与马骏见面的那个下午,聚集了大量百姓的李家集传出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
李家集、李三八再一次成为兴县乃至整个晋西北的焦点。
那条爆炸性的消息是这样的,李三八郑重发表声明,凡其雇佣的百姓,都可以获得十亩土地的耕种权。简单地说,就是由李三八负责提供薯苗、土地,负责交纳税粮,百姓需要做的就是把薯苗栽到地里,到收获的时候,再把红薯从地里挖出来。
而且,在百姓收获之前,李三八仍给众百姓按先前的标准发放粮银,待百姓收获后如数偿还。
也就是说,在红薯收获之前,百姓的生计依然有着足够的保证。
但这一点并不算上是爆炸性的,最让人震惊的是,李三八大包大揽,承担了那么多的投入,却只在百姓收获的时候收取少量的红薯,做为投资回报。除此外,别不多收。
具体来算,耕种熟地到收获时每亩交回红薯二百斤,新开垦的耕地,每亩上交一百八十斤。除此之外,无论土地出产多少,全部归百姓所有。
这段时间,红薯栽种的技术普及活动在李家集夜夜进行着,以前没接触过红薯的百姓对这种新型作物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重要的是,他们都知道了红薯是一种高产作物。至少相比粟谷类作物,产量要高得多。
据种植过红薯的老农讲,一般情况下每亩耕地可产红薯一千二百斤左右,现在耕种较晚,产量会受到影响,但亩产八百斤绝对没有问题。
到了这一步,事情就只是简单的计算问题了,众百姓心中都有一秆秤,那十亩地等到收获之后,会带来多么丰厚的回报,人人心如明镜。
因而,李三八刚一宣布出这条消息,报名承种土地的百姓一时间趋之若骛,险些把李家集给踏平了。
薯种从培植到可以下地栽种,需要近一月时间,李三八就趁灌渠即将疏浚完成,而薯秧未成之际,开始了分地运动。
土地分包之后的变化显而易见,众百姓由先前的被动干活,变成了现在主动地耕作。不但对分得土地周围已疏浚的灌渠格外注重保护,而且对翻耕完的土地也进行了细致的料理,不但出面承种的百姓在干活,就连他们的家人也都跟着一起干。如此一来,原来一个人干活变成了一家男女老少齐上阵,阵容大了许多,整个李家集更加热火朝天。
毕竟土地伺候得好,红薯收得多,都是他们自己的。
李家集发布出这条消息的第二天,瓦塘口、罗裕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