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的伏击让神民的士气有些低落,日本人特有的纪律性还是让他们对上级的山、火二人保持足够的尊敬,返回长春附近的钢铁基地,山首领破天荒地让四周游弋的神民小队取消自由猎杀雇佣兵的任务,回到基地,准备宣布后续打算。
此时的长春神民基地内,已经没有变异首领活动,除了那些充当寄生组织繁育机器的可怜女人,完全成了日本神民的天下。表面上看,整个钢材物流基地愈加破落,没有丝毫生命迹象,进入其中的办公区与仓储区,厚重的石棉瓦隔离了热量散发,外围堆积的钢材时刻吸收着人员活动产生的各类辐射,别说卫星勘察,地面人员不凑近到一定距离,都难以发现其中奥妙。
在仓储区厚重的石棉瓦吊篷下,整齐地停放着七十多辆装甲车,多数是俄罗斯产btr-80重型装甲车,少量是btr-80的变种,btr-82与btr-80a,这种自重十三吨的八轮装甲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装备俄军,属于相当经典的型号,生产数量大。迄今为止,共装备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性能参数方面固然不如志愿者营地装备新型装甲车,却继承了俄罗斯军备一贯的优点。
皮实耐用,容易操纵。
装甲车旁边,堆放着大量俄制轻武器,从经典的rpg系列火箭筒、ak系列突击步枪应有尽有,外带几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
看这些武器的规格与数量,山肯定跑了趟俄罗斯,搬运了不少俄罗斯军方边境部队的军火回来。
如果这些装甲车带着重火力一窝蜂地冲击志愿者营地,即便营地可以调用空中支援,也得要撑过支援到来前的十几分钟时间,就凭志愿者营地现在的人力与火力输出强度,能挺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一旦突击距离过近,双方陷入混战,空中支援也就失去了威力,总不能把自己人与敌手一齐轰上天吧?
现在来看,山与王锦程从没碰过面,却已经在武器装备的搜集上交过手了,自从无核区建立,王锦程从未放松对区域内军火库的控制,一方面赶在条约生效前,派空军摧毁那些无法运走的武器装备,降低志愿者营地需要面对的武器压力。
另一方面,为了引日方上钩,王锦程还故意留了几个军火库,里面的武器加了些‘料’,安排卫星全天候监视,期待能获得日方潜伏人员的第一手情报。
山稍微轻敌一点,或者他手下图省事一些,恐怕就要上了王锦程的当。
遗憾的是,王锦程无权对远东地区的俄军军备下手,俄罗斯军方最近二十年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