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见状,迅速起身迎接,礼貌地行了个礼,互相交换了一番问候后,方才各自安坐归位。丫鬟们轻巧地奉上香气袅袅的茶水。谈话间,不免提及了黛玉母亲病重的种种经过:从最初的不安病症,到寻医问药,再至最后的送别与发丧,话题沉重而哀伤。
贾母不禁悲从中来,声音哽咽:“在这世上,我所疼爱的唯有你的母亲,如今她却突然离我而去,连最后一面也未能见到。今日见到你,我的心怎能不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楚!”说罢,将黛玉紧紧搂入怀中,再次泣不成声。周围的人连忙轻声安慰,细心劝解,这才使贾母的悲伤稍稍平息。
众人见黛玉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高雅。她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不俗的气质,而那似乎弱不禁风的身影,却带着一种天生的、无法仿效的飘逸与风度。这样的她,明眼人一看便知,定是有着某种疾病。
于是他们问:“你平日里都在服用些什么药物呢?为何不赶紧好好治疗?”黛玉轻描淡写地回答:“自我记事起,我的饮食就伴随着药味,至今未曾间断。我父母请过无数名医,尝试了各种药方,但都没有效果。”
她接着回忆起了一个颇为古怪的往事:“在我三岁那年,有个癞头和尚来找我,他提出要将我带去出家。我的父母当然不肯,于是他又预言说:‘如果你们真的舍不得这个孩子,那么恐怕她这一生的病痛是好不了的。除非,从今以后,她能避免听到任何哭声;除了父母之外,不再与任何外姓的亲友见面,这样或许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这些话听起来疯癫而又荒谬,最终没有人采纳他的建议。而现在,我还是继续服用着人参养荣丸。”
听完这番话,贾母不由得露出了深深的同情:“真是巧了,我这里也正备着丸药呢。我会让他们多准备一份,专为你配制的。”这样的话语,不仅是对黛玉的关怀,更是对她命运的无声慰藉。
正当一语未了之际,忽听得后院传来一阵朗笑,声音中透着不羁与自由:“我来迟了,未能及时迎接远客,真是失礼!”黛玉心中惊诧,不禁纳闷道:“这些平素里端庄严肃的人,怎地今日都变了样,是何方神圣,如此大胆无礼?”思忖间,只见众丫鬟、仆妇簇拥着一位女子,缓步从后门而入。
此女非同凡响,装束之华丽胜过群芳:头顶金丝交织,八宝珍珠璀璨夺目;朝阳五凤的珠钗在发间熠熠生辉;颈悬赤金盘螭璎珞圈,宛如神仙中的贵胄;裙侧垂着豆绿宫绦和双衡比目玫瑰佩,飘逸摇曳;身穿大红洋缎窄衣,金线刺绣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