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良久之后,吴畏慢慢把注意力再次移动到案卷上。
尽管刚才的那个猜测非常大胆,而且不符合常规。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的推理过程。
在吴畏看来,这个结论的推断处,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可言。
在一般犯罪心理推理过程中,总有一些犯罪分子喜欢铤而走险。
在他们心中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从犯罪心理剖析的角度来看,凶手之所以选择那个枯井作为抛尸位置,应该经过选择。
接着,吴畏翻开案卷,看到第一次进入现场拍摄的照片。
他注意到在第一次发现枯井内白骨的时候,枯井上没有任何遮蔽物,尸体上也没有任何遮蔽物。
这充分说明,凶手把尸体抛进去以后,并没有做任何其他动作。
紧接着,吴畏联想到死者骨头的检验。
死者的白骨上,除了高坠形成的损伤之外,并没有看到其他钝器打击痕迹。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尸体被抛尸到枯井之后,凶手并没有进行二次打击。
为什么凶手没有进行二次打击?
是他不知道这个死者还能发出声音?
还是说,有其他的原因?
随即,吴畏翻开眼前的案卷。
他把目光注视到枯井周围的环境上。
在枯井的四周有很多已经砍伐的树木,树根发出一簇簇细小的树枝。
忽然间,他眼前一亮,目光聚焦到紧邻枯井的树根上。
为何树根的高度存在差异?
这种树根差异的表现与案件有没有关系?
紧接着,吴畏拨通了杨队长的号码。
“喂,杨队!”
“喂,吴畏兄弟。”
“杨队,我想请问一下,在枯井周围的树木是在什么时候被砍伐的?”
此刻,杨队长正在派出所的户籍室内进行人口的梳理。
“树木砍伐?”
一时间,他愣在那里。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整个现场的周围环境。
回忆一会之后,他在电话中说道:“当时第一次进入现场的时候,我也看到一些被砍伐的树木。”
“但是,这些树木被被砍伐的具体时间,现在无法确定。”
稍微停顿一下,他说道:“不过没关系,我到时候和林业部门沟通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