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熟人(第1页)

随着范宁步伐的深入,脚下的水泥石板逐渐变为了钢铁格栅。

众人踩在上面“嘎吱嘎吱”的声音,和时不时一阵“扑簌簌”的落灰声,均让人怀疑其结实程度,不过总体上隧道在变宽,格栅也实际上修得很稳。

这座由特巡厅残部在不多的时间和严苛的环境下建起的“中枢管制区”,是挖在整个山脉山体之中的,越往深处,人工开凿的痕迹越明显,通道上方的蒸汽管道也越密集,空气从外界的湿冷变成了湿热,且充满铁锈味。

碳化灯在管道缝隙间投下摇曳的光斑,照亮着脚下和偶尔从头顶纵横交错的管道架上迅速通过的、身影模糊的巡逻队。

“有意思,这建筑结构......比当时贵厅在‘焚炉’残骸里搭的那些‘脚手架’要耐看得多。”

范宁将肩上滑落的吉他往上提了提,似笑非笑地打量起四周。

“唔,主要是地方不够用,到处都不够用。”

“大师见笑了,每个管制区都建得太匆忙,很多设计未经提前规划。”

见这位一路沉默寡言的范宁大师,突然难得开口评论了两句,为首的两位特巡厅邃晓者赶紧赔笑解释。

虽然往里走,这一方空间的整体大小在不断变宽,但实际上,视觉的感受是愈发逼仄的。

因为太拥挤、太“垂直”了。

范宁一路上碰到的人不少,但都和己方这群人不在一条道上——巡逻队和工人们都是借助那些摇摇晃晃的货运升降梯、近乎垂直的铆接钢梯、以及连接着不同层面的狭窄悬空廊桥来移动的。

而再步行五分钟有余,这个拥挤、混乱、却被强行纳入某种冷酷秩序的垂直迷宫,终于完整地出现众人面前。

一个巨大的挖空的圆筒形空间!

最下方深处,是轰鸣巨响核心动力区,巨大的蒸汽轮机在阴影中轮廓隐现,维护人员像蚂蚁一样附着其上;一环环平行的层面是生产生活区,密密麻麻的“格子屋”如同蜂巢般层叠镶嵌,也有一些互相连接的平台、廊道或楼梯,微弱的灯火从无数小窗中透出;更高的地方则有结构更复杂的区域,粗大的机械装置和更精密的黄铜管道汇入其中,门口均是看守严密。

空间被利用到了极致,每一寸都充斥着功能性的结构:管道、线缆、库房、信号铃绳、通风阀门、物资吊轨……人们在其中穿梭,步履匆匆,面色疲惫,眼神中混合着麻木、警惕,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疯狂。

范宁竟然感到头有点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