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你居然这么有闲心。阁老那边怎么说?”
高翰文没急着回复徐渭,而是问了李春芳那边的态度。
“有我这种耐不住性子的来问,阁老自然更能耐得住性子一点。”
李春芳可是在之前去过东林书院的,好歹前面帮了自己一把,高翰文当然要先问清楚那边的态度了。虽然总体上是想改造大明,但细节上还是要照顾好本土的人情关系的。
“哈哈,你先看看今天刚到的河南事件收尾抵报。”
高翰文把今日刚到的抵报递了过去。这不是什么秘密,但要传开怕还是得等两三天。
“海大人去了河南,看来河南是真的有救了。”
徐渭看到开头,竟然忘记了儒学的事情,这么感叹了一句。
“就这个吗?”高翰文故意反问了一句。
“额?“这回该徐渭纳闷了。
“今天一大早,祝小由他们看到抵报就去交易所抛售股票了,其中凡是采购河南煤铁的,凡是主要在河南市场销售的两类公司股票,一律抛售。你之前不是把赏金全换了股票吗?你今天或许还能拉高出货诱多,明天最迟后天等市场缓过劲来就该真暴跌了。可别说我这个后生没提醒题目这些老辈子。”
高翰文忍俊不禁地说道。
“这”徐渭刚想起身就走,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跟儒学有何关系?”
“因为海大人太过严苛,江南这边投资人不看好以后得河南吗?”徐渭尝试着自问自答地提出了一个可能性。
“看来你也经常炒股啊,这理由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高翰文小小地开了个玩笑。
“哈哈,偶尔也看股经这些闲书,为什么会不看好海大人呢?我记得海大人在上海、松江、南直隶期间都是有口皆碑的好官,也是实打实的发展新学,支持实业。”
“奇了怪了,不相信好官,相信柳常青那神棍吗?我记得去年平顶山煤矿发生坍塌渗水,一下子死了三百多名矿工,结果这厮把家属全都以闹事抓了起来打板子,事后一大半家属不仅没拿到抚恤,还被发配西北去了。现在平顶山煤矿周边二十里都是管制区域,旷工常年吃不饱暖不暖,恶疾死伤层出不穷,更别说按时发工资了。
就这样的十足的混蛋,市场还偏爱。如果新学最终导向是为了挣钱可以容许这个,那确实是你们新学出了问题了。”
看高翰文没有说话,徐渭激动地将了一军。
“别急着骂新学,这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