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方雄面带微笑,步伐稳健地走上主讲台。他站定后,环顾四周,然后目光落在台下的听众身上,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开始了他的演讲。
“各位同仁,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新儒家的观点。”方雄的开场白简洁明了,直接切入主题,显示出他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他接着说道:“新儒家禀承至圣先师的传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至圣先师生活在周天子统治的诸王时代,当时周围的诸侯王都是天子本族的血缘至亲,他们各自受天子册封建国,各诸侯国又共同拱卫天子,这才有了中央之国的美称。在这样的背景下,至圣先师提出了三纲五常的理念,教导读书人要为人臣子尽忠,同时也倡导诸侯王要尽责,这就是‘君为臣纲’的由来。”
方雄稍稍停顿了一下,让听众们有时间思考他所说的话。然后他继续说道:“然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里的‘君不正,臣投他国’中的‘他国’,指的是诸侯国,而不是胡虏蛮夷,更不是异族人。华夏一族自古以来,在祭天徇葬等重要仪式中,都是使用异族人殉葬,以告慰祖宗的在天之灵。这充分说明,华夏一族自古以来就以远近亲疏来辨别敌我的传统。”
说到这里,方雄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可是,北孔所倡导的华夷之辨,却早已背离了至圣先师的传承。这种观点将华夏与外族简单地划分为敌我,忽略了华夏一族内部的亲疏远近关系,这是对至圣先师思想的误解和歪曲。”
学术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不停的进行更新,上古先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茹毛饮血,与天灾人祸斗,无非求的就是天下太平。
如今,大秦以天下万民为己任,不停改善天下人的生活条件,为的就是让天下人过上太平日子,可旧儒家,在干什么?
他们将天下人囚禁成奴隶,为他们辛勤劳作,活得象牛马,却过着牲畜不如的日子,大秦搞工业化,南方老旧世家,却控制着大量人口,拒绝融入大秦的工业化,旧儒家的这种做法,就是对的至圣先师的背叛,是与整个帝国官员体系为敌,我,方雄,代表新儒家,今日起,与旧儒家割席断义,我们新儒家要积极融入秦皇为大秦,订下的发展工业化,贡献所有的智聪明才智,一切行事以大秦帝国的利益为最优选择,
方雄的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的观点引发了听众们的深思,也让人们对新儒家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因此,新儒家决定通过登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