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定下海带养殖的主意后,第二天一早林宇就往村部赶,顺利批下了相关手续。
村里格外支持,直接给他划了一片两百亩的浅海区域,让他能放开手脚筹备。
这个年代,个人想单独承包海场几乎没有可能,海疆资源归集体所有,私下调配不合规矩。
但青山渔村上下都盼着能借这事儿让日子好起来,便把项目名义定为“村集体牵头”,林宇以“技术负责人”的身份主导运营,既合乎政策,也给了他充分的施展空间。
村长罗全对此更是全力支持,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林宇能把养殖搞出名堂,让村里人多份收入,他愿意举一百个手赞成。
罗全还暗中给林宇吃了定心丸。
往后不管是遇到政策上的麻烦,还是邻村起争执这类岔子,全都由他这个村长扛着,绝不让林宇受半分掣肘。
但他也提了个明确要求,不管后续发展中要帮衬多少人,所有好处必须先紧着青山渔村的乡亲。
这并非罗全心肠硬,而是他从饿肚子、冻得缩成一团的苦日子里熬过来,太清楚挨冻受饿的滋味。
作为一村之长,他必须保持清醒。
这年头过苦日子的人遍布各地,仅凭青山渔村这点家底,根本帮不过来所有人。
只能各家造各家饭,把自己家照顾好,有多余的能力,再去帮别人。
林宇心里透亮,完全明白罗全的考量,当即郑重点头应下。
有了村里的支持和罗全的兜底,又明确了处事的分寸,他心里没了后顾之忧,转身就投入到海带养殖的筹备中,从联系苗种、采购浮筏材料,到组织村民清理养殖区,每一步都干得干脆利落。
拿到村里批下的手续后,林宇和王大春立刻分头行动,将海带养殖的筹备工作推进得有条不紊。
林宇先在村头贴出招工告示,优先招募冰雹灾害中受损严重的家庭,从翻耕浅海养殖区、搭建浮筏框架,到后续的苗绳准备、水质监测,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一时间村里不少闲置的壮劳力都有了活干,每天能拿到稳定的工钱,家家户户的烟囱里,烟火气都比往常旺了几分。
王大春则跟着张建国跑前跑后,一会儿去市里联系海带苗种供应商,敲定最优质的“荣福”品种;一会儿又组织人去采购聚乙烯主缆、尼龙苗绳和锚石,连浮筏搭建的细节都反复跟老渔民确认,生怕出半点差错。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一个半月转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