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咱先说好,我不背锅(第1页)

之前小丫头对老太太学舌,说未来一定会通胀,攒钱的都是傻子,要把钱换成未来能升值的事物。

老太太非常清楚,这话是无比正确的。

因为,就在那天之前的不久,一次会上管经济的那位把超发的货币形容成“毛票子”。

这是北方俗语,钱毛了,不值钱了,学名就是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大人们很清楚通胀近在眼前。但不是清楚,就有办法解决的。

曲卓还笃定的说,眼下那些国字头企业,除非一直输血养着,不然都得死。

撒泼打滚想尽一切办法的,不允许往他负责的单位里塞闲人。认为闲人多了不但会徒增不必要的开支,还会带坏单位的风气。

大人们不是对人员臃肿,效率低下,负担庞大一无所知。

但眼下所有单位,都在想尽一切办法的多塞人。就算无力从社会面招收,也先把自家单位的待业子女们解决了。

毕竟待业的子女,也是庞大待业人口中的组成部分。

所以,养猪养鸡场、印刷所、副食厂、劳保用品厂等等五花八门的寄生型三产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农村也一样,各种名目的社队企业,就是后来的乡镇企业,会越来越多。

都是为了解决劳动力过剩的手段。

同时,也能给超发的货币找个去处。

但这并不代表问题就解决了。百姓手里的钱多了,市场供给的品类和数量不够丰富,又引发出了下一阶段的问题。

后面的眼下还顾不上,近在咫尺的问题,是迫在眉睫的……

“甭上火哈,甭上火……”曲卓揽着老太太的肩膀安抚:“我回家就好好琢磨琢磨,哪怕建起来先空着,也多搞些低门槛,能解决大量闲置人口的大工程。

远地方顾不上,京城是门面,不能乱遭。怎么着也得把最难的这几年渡过去……”

“倒也不用白扔钱,没有那个道理。”老太太欣慰的拍了拍曲卓的手。

“您还不了解我。什么时候在乎过钱。”曲卓诚恳的说:“把我现在所有的家底全砸进去都没问题。只要我的本事还在,用不了几年就能全赚回来,而且赚的更多。您知道我厌恶的是什么。”

“知道,放心。”老太太的语气冷厉了起来:“之前粤省那边的情况,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嗯,总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那玩意是属蟑螂的,屋里偶尔能看到一两只时,如果只当是偶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