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看着就到十一月中旬了,乐霖又勘测了两遍水位,海平面并没有继续上涨,相反,还有五六米的小幅度下落。雨也早就停了,但秋老虎却没有退去,气温依旧在三十多度,丝毫没有秋高气爽的感觉。
天府目前的情况有点儿像海面上涨之前的地中海,三峡跟直布罗陀海峡情况近似,成为连通内海和外海的通道。
距离绵竹山站直线距离不到五十公里的东南方就是一个海湾,这也是离绵竹山站最近的海岸线。原本会在更东南一些位置上汇合的培江和盘江,在这附近各自流入天府海。
因为天府湖形成时间尚短,蓄水量还不是很多,天府海的大部分水量都是海水倒灌进来的,所以这里的海水含盐度只是比海洋中的略低,却也不影响大量海洋变异生物生存。
随着陆生变异兽的减少与迁移,海洋变异兽到到来,让绵竹山站也开始有了赶海的习惯。
最开始从事赶海生涯的是西二站的捕猎小队,他们知道赶海有危险,但猎杀陆生变异兽就没有危险了吗?他们倒是觉得上了岸的海洋变异生物危险更小一些。他们用撒饵垂钓的方式尽可能降低自身风险,收获也还行。钓起来的主要是黑尾斑鲷,这种鱼本地人都没有见过,拿了些到古城去兑换,总算有人认了出来。但很是不解,这种鱼一贯是生活在大西洋,多在欧洲沿海出现,怎么会游到天府来了?
黑尾斑鲷变异后。外形改变不是很大,依旧三四十厘米长,牙齿变得更加锋利,成群结队。
经过反复尝试,人们发现钓黑尾斑鲷用它们自己的内脏就能钓上来。这就简单了,成本也大大降低。人们钓起黑尾斑鲷后就将其破开,取出内脏,切成小块,继续钓。
只要不下水,黑尾斑鲷攻击不到人,可一旦入水,成群的黑尾斑鲷就会围攻上来,瞬间就能将入水者覆盖住,几分钟后一具白骨就会沉入水底。
在岸上也不是就完全可以安枕无忧的,除了黑尾斑鲷,这里还有海蟹等可以上岸的变异海洋生物,如果以上一米以上的海蟹,捕猎小队被反捕猎的几率很大。
有捕猎小队尝试搭建钢结构高台进行垂钓,但结果却是悲剧的,海蟹的大钳子直接将用来搭建钓台的镀锌钢管给夹断,高台倾斜,近半成员掉进水中喂鱼。
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之后,人们发现只有靠部分同伴站岗守卫,其余队友在岩石峭壁处进行垂钓,是最为稳妥,风险性相对较小的。只要站岗的同伴不马虎大意,在海蟹、海蛇等能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