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聊聊彭文娜(第1页)

说起本人写的这部书,争议最大的人物莫过于就是彭文娜这个女人了。

其实在塑造彭文娜这个人物角色时,作为作者,我的心里也是很复杂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力争把她塑造成一位优秀的党员女干部,随着情节的推进,加之在我创作这部书的时候,在新闻中见到连续几名女干部被查处,这也为我塑造这个角色提供了灵感。

当然,彭文娜其人原来也是有原型人物的,只是随着故事情节的需要,我将一个原型人物换成了两个。

使她由正面人物变成了反面人物,使她从优秀的党员女干部变成了人民的罪人。

彭文娜这个角色的经历是值得深思的。

我在创作这个角色的时候,就没有将她塑造的很漂亮,她一出场就已经是四十大几的年龄了。

其实越写越往那个新闻中曝光的某位被查处的女干部相近了。

彭文娜这个角色的塑造,像一块被反复雕琢的石头,每一刀都刻着现实的温度与人性的褶皱中。

最初写她时,她是标杆 —— 是那种在会议室里能拍板定调,面对不公敢当场拍桌子的县纪委书记。

转折的伏笔,藏在我刷到的那些新闻里。


电视屏幕上的女干部们,有的穿着不太合身的囚服,有的在忏悔视频里反复说着 “对不起组织”,她们的履历表上也曾写满 “优秀”、“先进”,和我最初构想的彭文娜重叠又分离。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

我开始觉得,单一的原型撑不起这种复杂的人生改变 —— 一个人的堕落从来不是突然的崩塌,而是无数个 “差不多”、“下不为例” 的累积。

于是我才把原型拆成两个,一个带着早年扎根基层的韧劲,一个藏着后来被权力温水煮软的惰性,让彭文娜的骨血里,既有初心未泯的余温,也有欲望滋生的裂痕。

我特意让她出场时就四十大几了,褪去了年轻干部的青涩,也少了影视剧里 “美女贪官” 的戏剧化滤镜。

她的脸可能带着常年熬夜批文件的憔悴,眼角的细纹里嵌着应付酒局的疲惫,穿的服装永远是几年前的旧款,袖口甚至都磨出了毛边 。

这些 “不漂亮” 的细节,恰恰让她成了最 “眼熟” 的人。

就像我们生活的小区里那个总在楼下倒垃圾的阿姨,或是单位里那个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擦桌子的大姐。

她的普通让后来的反转更像一记闷拳: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