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落幕余晖-选拔贤能(第1页)

在打击门阀势力的同时,武则天深知,要要想稳固统治,必须选拔一批忠诚于自己且有真才实学的贤能之士。她明白,这些人才将是她推行新政、治理国家的得力助手。

武则天广开言路,鼓励天下人举荐人才。她下旨昭告天下:无论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毛遂自荐,或由他人举荐入朝为官。此诏令一出,天下震动,无数怀揣梦想与抱负的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纷纷踏上了前往长安的求仕之路。

有一位名叫狄仁杰的青年才俊,他出身普通,但自幼勤奋好学,熟读经史,尤其对律法有着深入的研究。狄仁杰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后,因其公正廉明、断案如神而声名远扬。武则天听闻狄仁杰的事迹后,对他极为赏识,特意将他召入京城,亲自面试。

在宫殿之中,狄仁杰不卑不亢,对答如流。武则天向他询问治国理政之策,狄仁杰从容说道:“陛下,治国之道,在于以民为本。当务之急,是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同时,需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使官员各尽其职,公正执法。如此,方能国泰民安。” 武则天听后,心中暗自赞叹,当即决定破格提拔狄仁杰,委以重任。

狄仁杰也不负所望,在任期间,他不畏权贵,多次弹劾违法乱纪的官员,处理政务更是兢兢业业,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他的清正廉洁和卓越才能,成为了朝中官员的楷模,也为武则天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

除了狄仁杰,武则天还选拔了姚崇、宋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姚崇思维敏捷,富有远见卓识,在处理政务时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宋璟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对朝廷中的不良风气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这些人才来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在武则天的麾下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

然而,武则天选拔贤能的举动并非一帆风顺。朝中的保守势力对此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武则天此举打乱了原有的官场秩序,使得一些出身低微之人得以平步青云,威胁到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他们在朝堂上对武则天选拔的人才百般挑剔,甚至恶意诋毁。

面对这些反对声音,武则天毫不退缩。她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地说道:“朕选拔人才,只看其才能与品德,不论出身。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能之士的辅佐。若因出身而将众多有识之士拒之门外,乃国家之损失。诸位若有异议,不妨也举荐些真正的贤才,若能胜过朕所选之人,朕自当重赏。” 这番话,让那些保守势力哑口无言。

在武则天坚持不懈的努力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