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地道(第1页)

黄巾军的退却如同潮水般迅猛而有序,浓烟和尘土弥漫在大地上,遮掩了远方的视线。黄巾军的旗帜在风中翻飞,染上了血色的边缘,战士们的步伐沉重却不急促,仿佛在为下一场决战做着细致的准备。即使在撤退之时,黄巾军依然展现出那股不容忽视的军威。骏马的蹄声与步兵的吼声交织成一片,气氛紧张而压抑。前方的战马奔驰,尘土飞扬,后方的步兵渐渐与战马拉开了距离,兵员的布阵逐渐显现出一种隐约的疲态。每一名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身上的铠甲布满了泥土和血迹,许多战马步伐凌乱,甚至有的已经断了腿,被拉车拉着慢慢前行。

但在这看似混乱的后撤中,赵空依然能感受到黄巾军不言放弃的决心。此刻的退却并非一场简单的撤退,而是黄巾军战略性地收缩阵线,准备与豫州阳翟的波才、何曼黄巾军汇合。若这一计划成功,南阳的局势将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巾军的力量将在合流后成倍增加,这无疑会加剧南阳的战争压力,使得赵空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赵空站在宛城的城墙上,双手握住战刀的刀柄,指尖感受到冰冷的金属,但他的心却如同被火焰灼烧。

他的目光穿越浓烟,看向远方的黄巾军退却队伍。尽管敌军正在撤退,但赵空心中清楚,这绝不代表战争结束。敌人的退却只是暂时的战略调整,战斗并没有结束。他紧蹙眉头,迅速命令数支侦骑分散出去,命令他们追踪黄巾军的动向,探查敌人是否会转向宛城,发起他们的第三次进攻。赵空的心情比眼前的风沙还要严峻,他知道,如果黄巾军再次对宛城发动攻击,城内的防线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宛城的防线如何?”赵空转身,目光坚毅而锐利,扫过站在身旁的几位将领。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一种无法忽视的压力。

曹寅面色沉重,他捏着手中的兵符,脸上略显疲惫,但依然保持冷静:“都尉,我们已经两次成功抵挡了黄巾军的进攻,虽然胜利,但敌军的余力仍在。黄巾军主力在撤退,兵力暂时分散,但若再次集结发起进攻,恐怕我们的防线难以坚守。”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忧虑。尽管宛城已经经历了两次顽强的防守,但每一次战斗都让城中的士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士兵们的体力和士气日渐消耗,曹寅深知,如果敌人趁机再来一次,他们恐怕难以挡住。

“流民撤离带来的后勤压力也不容忽视。”蔡瑁站在一旁,语气中透出几分疲倦,双眼下方的黑眼圈昭示着长时间没有合眼。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