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皇宫。
硝烟弥漫,火药味十足。
辰王带着朝臣去了宣庆殿,上朝的地方。
装模作样的看着朝臣上奏。
“下官有本启奏,黄河在阳武、河阴、灵河等地多处决口,洪涝泛滥,冲毁屋舍田地。”
“下官有本奏,京畿入春后就开始闹旱荒,百姓肌馁,民不聊生。”
“下官有本奏,忻州、登州、蓟州等地连月来数次地动,庐舍大半倾颓,山崩地陷,伤亡惨重……”
“下官有本奏,商州大雪,百姓家畜多冻死……”
“下官也有本奏……”
“……”
崔琰不置一词,就看着他们表演。
这群老东西。
什么多处决口,实际是把这大半年来,所有黄河决口的地方凑凑,一并报了上来。
至于地动,当然也有,但夸大其词了。
若按他们口中所述,大梁都要山崩地陷了。
一群蠢货,为了逼皇上露面,什么都敢往上报。
这些奏章,以后都将成为他们的罪证。
崔琰让余公公收走了所有的奏章:“诸位的奏折本官已收到,届时会呈给皇上,待禀明皇上再行商议,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才哪到哪,文武百官哪里肯走。
不管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都想借此时机一探究竟。
因为近日宫中传出了不少小道消息。
有说皇上一直昏迷未醒,对外边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太后和崔相把持朝政。
也有说皇后和太后挟天子以令百官,意图谋害皇上,扶持景王上位的。
所以辰王急了。
皇嗣遭残害,皇上没有露面。
辰妃谋害沈昭仪,纵火烧宫殿,皇上也没露面。
甚至就连这些事关民生的奏折呈上,皇上还是没有露面。
皇上,怕不是真的……
这大梁的天要变了。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心中忐忑。
左相先出来打头阵,朝着空空的金銮宝座一跪:“臣严甫,有紧急军情禀报,求见皇上。”
崔琰:“不知左相有什么紧急军情,是本官这个右相不能知晓的?”
“右相见谅,此事得当面禀明皇上。”严相挑眉看了一眼崔琰。
一改往日恭敬的态度,完全没把他放眼里。
在他眼里,崔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