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化说罢,崇祯皇帝和王承恩都有点懵。
堂堂大明朝兵马大元帅、世袭镇国公,打了那么大的胜仗回来,不尽快赶回朝廷接受封赏,反而去救灾?
“为何?”崇祯皇帝十分不解的询问道。
“这……老奴也不清楚,传信的人说,近卫军数万大军已经被公爷派往永平府各县村落。
公爷甚至还下了严令,敢不尽心者,轻则军棍,重则斩首。”
方正化也不能理解张世康的行为,毕竟自古以来赈灾这种事,都跟军队不搭边。
历史上也几乎没有让军队去救灾的情况,毕竟军队的职责是防御敌国,不欺负老百姓就不错了。
倒是有不少人借着着救灾的幌子,背地里做吞并百姓田产的腌臜事。
“唉,咱们这位公爷呀,想法总是出人意料。”王承恩感叹道。
这一点崇祯皇帝和方正化都很认同,不过王承恩又接着道:
“不过皇爷,公爷这么做,定然可以极大增加百姓对朝廷的认同,是好事。”
崇祯皇帝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不由得点了点头。
几年来的相处,崇祯皇帝已经对张世康有了很多了解。
尤其是这几年来大刀阔斧的改制,对于手握军权乃至改制权柄的人来说,其中可以中饱私囊的机会太多了。
可是张世康一件都没有做,而且改制的大部分内容,几乎都是在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勋贵阶层头上动土。
镇国公府是崇祯皇帝赏赐给他的,是之前成国公的府宅,然而两年了,据说镇国公府不仅没有任何大的花销用于改造,反倒还拆掉了不少东西。
理由竟然是维护起来太麻烦。
而这两年来的改制,绝大部分好处,都是分给了最底层的百姓,改善的,也是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
以前,他还没有细想,可是这么多的事情凑到一块,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崇祯皇帝又觉得自己其实并不懂那家伙,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呀!
崇祯皇帝内心叹了一口气,对王承恩道:
“告诉礼部的人,迎接的仪式暂缓,先不必那么着急了。”
收复了那么多的故土,国库目前也不缺银子,崇祯皇帝自然是想借着机会,隆重庆祝一番。
当着满朝文武和京城百姓的面,宣读一系列的恩赏,一方面算是给张世康以及近卫军的鼓励和认可。
而另一方面,也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