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的万吨军舰动力驱动配备两台5000马力的柴油机,已经是目前最大功率的船用柴油机组了,同时配备了一台柴油发电机组,满足军舰的初步电气化需要。比如装弹环节,巨大的炮弹就已经开始使用电动传送辅助。
传动系统和螺旋桨都需要根据动力需要进行升级,强度也要增加。所以说,这样一个重器的研发会牵动许多项目的进步。
而且,这艘万吨级军舰下水后还将作为声呐设备的研制载体.声呐虽然是未来的技术,但没有复刻的原件,沈云峰希望早点进入研发环节。
船上还装载了空调系统,这样士兵在下部舱室休息就安稳了,而且冷库也上了军舰,可以保证在长期航行中食物不得腐烂。这在当时航海中是一个非常大的限制,在低纬度高温环境,食物很难保存,导致船只要经常性补给。
李琳玫带的团队终于将胶木这个东西研发出来,电路绝缘问题现在也能解决,舰船电路设备走线更加安全了。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研发还在摸索之中,虽然分子式沈云峰以推理的形式引导过李琳玫,但是由于科技树存在断层,一时间还是没有太大的头绪。目前来看无论天然树脂和橡胶都不能满足大量使用。
为了纪念教员同志,沈云峰为“丰南号”第一艘万吨军舰命名为“井冈山”号。
“井冈山”号主炮为双炮管的200MM口径大炮,然后按照122布局,腰部左右各2门150口径大炮,尾巴左右各2门150口径大炮。都是旋转炮台设计,能够满足对外的任何角度设计。
军舰采用了船体和装甲分层的模式,装甲采用外挂铆接的方法,便于战损后更换。新式装甲更新了金属配方,强度更高。
田虎带领团队研发的瞄准仪和测距仪也都随炮台安装,这也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巨炮时代,准头是个玄妙的东西,否则巨炮只能在攻击岸上城市堡垒发挥远程威慑作用,对体积小的军舰远程射击基本十炮九空,只有继续回到近身作战的状态。
由于甲板上承载火炮重量变大,甲板构造必须负荷力更大,而且水线位置也要做相应调整,防止重心太高,导致容易倾覆。
刘永陆也经常眼巴巴的去看“井冈山号”的生产进展,他知道,这艘军舰下水后就预示着远洋出征开启了第一步。否则,自己的舰队只能在有供给条件的南洋和北太平洋打转。
钦江上游的水电站也开始送电到钦州,钦州也在建设新的船厂来建设钢铁舰船。3000吨级钢铁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