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于工艺的问题,银子一融就会发生损耗,五十两碎银子肯定变不成五十两银锭。
假设百分之十的损耗,那五十两只能变成四十五两。
损耗的五两户部肯定不负责,地方官府官府就更不会负责。
这两者不负责,那就只能是老百姓承担。
按一两银子损耗一钱来算。
这也就意味着一户百姓每年要交一两一钱的赋税。
多出来的一钱就叫火耗。
而这个火耗的多少则是地方官府说了算。
你可以是一钱,也可以心黑一点,将一钱变成三钱。
可话说回来,融炼银子用不了三钱,那多出来的两钱银子自然也就进了地方官员的腰包。
久而久之,这也成了地方官员的灰色收入。
南萧倒是比大周强点,市面上实行了白银的普遍性。
但也都是些碎银子,和铜板混合着用,有啥用啥。
不过就是白银流通比大周强,火耗问题一样存在,一样的吃人不吐骨头,甚至还比大周地方官心黑。
而且大周的土地兼并也比南萧严重,对待土地的问题上,这两者俨然是两种政策。
前者是不抑制土地兼并,后者则是抑制土地兼并。
大周由于这条政策的实行,导致大量地主豪绅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百姓沦为流民。
而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朝廷不抑商的同时也把解决方案拿了出来。
要么你就去参军,拿个朝廷的编制混口饭吃。
要是不想进编,那就进城务工,攒点钱通过读书识字,运气好还能捐个小吏当当。
虽说不咋地,但也比普通百姓强。
前些年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情况,伟大的赵祯皇帝陛下还搞出个限田令。
可是效果非常的不尽人意,该兼并还是在兼并,根本阻止不了。
像这种情况就得改,最好的方法就是推行纸币以及等值的高防伪货币,建立最好的信用制度。
他记得系统有铸币机以及配套的太阳能发电机,能保持千年不坏。
到时候把这玩意弄出来,再把银行弄出来,控制在自己手里。
当然其中利弊以后也得讲清楚,避免后世之人行差踏错。
盛长安将写好的纸张放在一旁,又在新纸上写了起来。
律法这一块他了解的不清楚,但是接触案件最多的人无非就是各地小吏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