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阁下,美国休斯总统发来提议,邀请各国齐聚华盛顿,商讨海军裁军事宜。”
“该来的终于来了。”
还未等贝特曼·霍尔维格总理开口,提尔皮茨便面色沉重地回答道。
那简直是一张看见末日的脸。
“将军阁下,我相信您现在不会临阵改口吧。”
“唉......我明白,我当然明白。”
随着一声叹息,提尔皮茨无力地点了点头。
看到他这个样子,原本还担心提尔皮茨依旧舍不得放下执念、反对裁军的库恩部长与副总理施特雷泽曼,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们二人不只负责德意志帝国财政,更是改革的重要推手,也正因如此,他们大概是如今最希望海军裁军成功的官员了。
预算这种东西,在场所有大臣都渴望得到更多,但永远都不够用。正因如此,这场裁军谈判必须成功。
当然,具体事务还得由汉斯来负责。
不过,果然把这事甩给美国真是太明智了。
当初柏林会议的时候就已经吃了那么多苦,要是连这次海军裁军会议也要由他来主持,恐怕早就累死了。
“不过部长阁下,除了我们和美国,其他国家真的会参加这次海军裁军条约的谈判吗?”
“至少英国是百分之百会参加的。”
汉斯毫不犹豫地答复了法金汉。
因为在这场新一轮的造舰竞赛中,流血最多、最痛苦的,正是英国。
如今的“日不落帝国”在爱尔兰、印度、埃及和阿富汗等地独立声浪此起彼伏,内部动荡不安;而大战带来的庞大战费支出,也让用于造舰的预算彻底干涸。
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维持原先的“1 > 2+3”战略,继续造舰,无异于往燃烧的房子里再添一把柴火,是彻头彻尾的自杀行为。
‘但问题是,他们又不能就这么停下来。’
大战前,他们还能与德国签订协定、松口气。但现在,他们面前的新对手是日本和美国这两大新晋列强。
美国虽然因为威尔逊的缘故遭了点骂,但却靠着大量出售军需物资和战争债券,从大战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并开始大规模造舰。
早在战争期间就拟定了建造八艘战列舰的计划,据说甚至在裁军谈判前还有追加二十艘的情报流出。
‘至于日本,已经提过好几次,那家伙早在1920年就祭出了“八八舰队计划”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