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何对英国的暴行保持沉默!”
“你以为英国会满足于摩洛哥湾吗?别忘了,柏柏尔人也在阿尔及利亚!”
“法国也该发声了!必须谴责英国的蛮行!”
当英国“再度”引发摩洛哥危机,世界为之震动之际,巴黎协和广场上回荡着无数演说者的怒吼与响应者的嘶喊。
那是一群自称“爱国者”的人,他们为了抨击法国政府对西班牙求助的无动于衷、对英国与柏柏尔人勾结行凶的无所作为,而自发聚集的起来。
就如同大多数自诩为爱国者的人一样,这些人的政治立场一边倒地倾向极右。他们之所以在协和广场上声嘶力竭地喊叫,也并非纯粹出于爱国情怀,而是另有所图。
他们企图借着这场正在进行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大肆攻击政府与第三共和国,以壮大自身势力与政治影响力。
毫无疑问,这其中没有一点是为了西班牙。
“守护阿尔及利亚!保卫我们法国的领土,别让它落入英国帝国主义者之手!”
尤其最常被他们提起的,便是那块法国在非洲仅存、并被视为本土延伸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
这些极右分子口中的阿卜杜·克里姆,如今声势浩大,几乎席卷整个马格里布。如果继续默许英国的越界行径,那么连好不容易在桑苏西条约中保下的阿尔及利亚也将拱手让人。他们不断激起市民的焦虑与不安。
“那帮家伙是闲得发慌吧?西班牙亡不亡关我们屁事?”
“说实话,阿尔及利亚那地方我们真的需要吗?活着都已经够难了,是不是该多关注一下本土?”
“别堵着路,让让吧!”
当然,并非所有巴黎市民都赞同这些极右分子的主张。
法国刚刚从惨烈战争的创伤中逐渐恢复,经济也才开始回暖,巴黎市民大多关注的依旧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生计。
在这种状况下,那些呼吁对抗英德、出兵支援西班牙的激进言论,自然难以获得共鸣。
毕竟,那场大战带来的厌战思想,并不只属于一国。
“不过他们说的,也不全是错吧?”
“是啊,怎么说政府也得表个态吧。难道要一直这么低声下气地面对英德不成?”
但即便如此,极右分子的声音,还是一点一滴地渗入了法国人的心中。
大战之后,法国政府一直小心翼翼地回避与英德之间的摩擦,全力专注于恢复国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