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德英航向(第1页)

“终于,这一天还是来了啊。”

“这段时间辛苦您了,拉·罗克先生。”

“哈哈!谢谢,谢谢你们,诸位。”

面对聚集在监狱门前、热烈欢迎他出狱的支持者们,拉·罗克带着微笑握住了他们的手。

“还有这么多人记得我,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这也说明有很多法国人依旧期待您能改变这个国家啊。”

听到与他一同出狱的乔治·吉内梅尔这么说,拉·罗克沉稳地点了点头,神情间流露出一种肩负重任的沉重。

尤其是在狱中写就并出版的那本《我的祖国》,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为他的复出铺平了道路。

甚至有传言说,墨索里尼也因为嫉妒这本书的成功,扬言要亲自写自传来“反击”。

“不过,说起来还真是拖了好久......要不是德夏内尔那老家伙从中作梗,我原本可以更早出狱的。”

整整四年零三个月。

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他顶着德夏内尔的打压,在保守派的全力支持下,终于以模范囚犯的身份提前获释,并成功登上了今天这个舞台。

“不过换个角度看,或许这反而对我们更有利。德夏内尔去年就已经从总统职位上退了下来,现在卧病在床。接替他的亚历山大·米勒兰(Alexandre Millerand)总统和阿里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总理,却被那场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搞得焦头烂额,根本腾不出手来管我们。”

事实上,说来颇为意外,法国相较于英国、德国等国,算是受到大萧条影响较轻的国家之一。

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了太多男性劳动力,使得战后法国长期面临劳力短缺的问题,因此当大萧条引发大规模裁员、失业率暴增时,法国反倒不如他国那样遭遇严重冲击。

但这并不代表大萧条对法国是好事。

历史上的1930年代,美国、德国和苏联凭借充沛的劳动力实现经济复苏与增长,而法国却因为人口结构问题迟迟走不出经济低谷。最终的结果,就是在面对德国入侵时,因财政紧张而无法有效应对,酿成了国家的悲剧。

不过,那是法国在“大战胜者”世界线上发生的故事。

现在的法国,却是大战中战败的一方。

因此,相比原本的历史轨迹,如今的法国经济更加凋敝,复苏更为迟缓,而一纸《桑苏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