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待遇问题(第1页)

“为了将这些对国家无比重要的科研人员带回来,我义不容辞。

但是待遇呢?也许巴比奇总工不需要高薪待遇,也会跟我一起走。

可是其他的工程师就不一定了,尤其是那些不愿意远离家乡的工程师。

要知道这一走,很可能就是一辈子再也没办法回到他们的故乡了。

拖家带口的,远赴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要是在没有一个好的待遇,人家肯定不愿意来的。

到时候将乌克兰的军工人才一网打尽,那可就是一句空话了。”

陈长安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人家是对乌克兰政府失望至极,可不代表你不用高薪,不用好的福利待遇,人家就愿意跟你走。

他们恨美国,恨俄罗斯,甚至是恨自己的祖国。

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这几个国家,人家只是相信你,不是只能来你这里。

“你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待遇,才能让他们安心留下来搞科研?”

“工资方面,够用就行,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他们这些人来了之后,要适应环境,适应咱们的了军工体系。

还要和咱们的科研人员配合,就是一个中文,就够学一段时间了。

刚来肯定是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而且忠诚度也有待考察。

这里面肯定不乏一些为了高薪待遇,跑来滥竽充数的人。

所以我觉得像巴比奇这种工程师,刚来的时候时候当一个顾问之类的比较合适。

作为乌克兰方面最具权威的科研人员,一个月五百美金就差不多了。

其他人,根据科研能力,水平的高低,依次降低。

他们在乌克兰每个月只有25美金的工资。

五百美元一个月,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当然光有工资还是不够的,他们在乌克兰生活了大半辈子了,早就习惯了那个环境。

我们可以选择一处地点,给他们建设一个完全由乌克兰风格组成的小镇。

这个小镇包含吃穿住行,全部仿照乌克兰的风格建设。

乌克兰人平时吃什么,他们来到小镇之后,就吃什么。

住的环境,吃的东西,全和他们之前的环境完全相同。

既然是拖家带口的来,小孩子的教育也要重视。

学校的教师,可以从科研人员的家属中挑选。

都是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