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好用掉打印机纸盒里面最后一张纸的时候,常浩南总算把之前脑子里面似有若无的思绪给抓在了手中。
    当把一切在纸上整理完毕的时候,回过头去看,他才发现这一切竟然是如此显而易见。
    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实际上都是前人已经做过,甚至在课本上停留了几十上百年的知识。
    非常幸运,最后是由他找到了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当然,如果从纯数学的角度来讲,漏洞还是比较多。
    甚至当做论文发表到数学领域的期刊上,都未必能通过。
    因为其中加入了不少来自他本人的经验总结甚至干脆就是猜想。
    但这不重要。
    对于数学领域而言,一切成果务求严谨,一篇学术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很可能在还没有涉及到论文主题的理论框架中就花上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然而对于计算机领域,尤其是90年代的计算机领域来说,几个月时间几乎相当于从史前发展到现代,怎么可能等着你慢慢评审。
    所以先把并不成熟的思路应用起来,再慢慢进行完善的情况并不少见。
    至于万一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怎么办……
    那岂不是更好?
    程序嘛,本来就是由屎山和bug构成的,发现了问题就修呗。
    修的过程中没准还能取得点新的突破。
    某a站就是由于这种情况才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说到底,常浩南目前所在的毕竟还是应用科学,而非基础科学的领域。
    他这次取得的成果,如果能得到充分扩展的话,几乎足够把工程计算领域带入一个新的世界了。
    骤然放松下来之后,一阵困倦感猛然袭来。
    就算之前已经“储存”过一段时间的睡眠,但这段时间的连轴转,叠加刚刚的这一个通宵,还是让他进入了虚弱状态。
    正常情况下,他应该去睡一觉,等到休息好之后再继续后面的工作。
    但常浩南不一样。
    既然已经有了形成闭环的思路,那便意味着……
    可以开挂。
    于是他打开系统面板。
    然后,瞬间捕捉到了其中出现的变化……
    【科研点数:1000
    理论水平:lv3(8800/)
    工程经验:lv2(4000/)
    管理能力:lv2(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