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后,乔瑜、光礼和其他几位重臣被召进了密室,继续商讨对策。
乔瑜率先打破了沉默:“诸位大人,此次危机非同小可。岳恒熟知我国国情,又有降兵相助,恐怕不易对付。”
光礼叹了口气:“是啊,而且他现在占领了六州之地,有了稳定的后方基地,更是如虎添翼。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老臣担忧地说:“可是,我们现在既要应对荆国的大军,又要对付岳恒,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如何能两线作战?”
乔瑜沉思片刻后说道:“为今之计,或许可以寻求外援。周边各国中,有些与我们素有交情,若能派使者前去游说,说不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另一位大臣反驳道:“恐怕很难。如今各国都在观望局势,谁愿意轻易卷入这场纷争?万一引狼入室,反而得不偿失。”
众人七嘴八舌,莫衷一是。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光礼突然开口:“依我看,我们还是先集中精力对付岳恒。毕竟荆国那边暂时还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岳恒的威胁却近在眼前。”
乔瑜点头表示赞同:“光礼大人说得对。我们可以从各地抽调精锐部队,组成一支新的劲旅,专门用来对抗岳恒。”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采纳光礼的建议,将征兵年龄放宽到十岁孩童到五十岁老翁,并从各地抽调精锐部队组建新军。
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求援。
消息传开后,民间怨声载道。
许多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免于征战之苦,纷纷藏匿起来;而一些年迈的老人则被迫告别家园,踏上了战场。
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王宫中,洛丹看着下面送来的报告,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知道自己的做法会引起民众不满,但在国家存亡之际,他已经别无选择。
乔瑜见状,安慰道:“君上不必过于自责。待度过此次难关后,再好好补偿百姓便是。”
洛丹苦笑着摇摇头:“但愿真能度过此关。”
尽管采取了极端措施,但新军的组建过程并不顺利。
由于士兵素质参差不齐,训练进度缓慢,战斗力远不如预期。
而且,后勤保障也成了大问题,粮食、武器等物资供应紧张。
负责练兵的将领们愁眉苦脸地向乔瑜汇报:“丞相大人,这些士兵大多未经战阵,缺乏战斗经验,短时间内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