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庸碌之辈亦能为义从统率邪?”
一道略显高傲的声音在院墙上响起,引得周边暗自窥探的青壮不由得往外靠了靠,神色间,多现惊容。
青年瞧得周边动静,不屑的嗤笑一声,没有在意,自顾的往院墙下跳将而去,而后寻着王苍所在的高台,昂首阔步往前走去。
随着此人一路向前,那些留在院墙上的青壮微微侧目,都在好奇这青年姓甚名谁,为何如此大胆,又是有何根脚凭依呢?
这青年无他,司隶河东郡杨县黄巾信徒,杨奉是也!
作为天下之中,天子脚下,黄巾道又如不会在此地发展信徒,渗透诱导呢?
而他杨奉,正是领了杨县小渠帅之命,来洛阳为自家渠帅探查情报,间或与其他州郡的黄巾大小方的道友共呼“太平,”互通有无。
至于负责整个司隶的黄巾道大方首领,也是个熟人,即张角的八位弟子之一,洛阳本地人马元义!
此人在黄巾道起事前的十余年间,为其师张角四处奔走,交游拉拢,也是个极有手段的。
只是以杨奉在道内的地位,显然不能常常接触到这等大人物,更不要说从其手中得些钱粮,日常开用了。
加上普通的黄巾信徒也不是日日有饭吃,有衣穿。毕竟在自家道义中也明确说了,要多行“善”事,方能求得“长生!”故而黄巾道人大多赤贫。
杨奉自年后入了洛阳,将自家小渠帅给的财货花得七七八八,派回去要钱的乡党又迟迟未归,正愁“钱从哪来。”
恰逢此时,听得那位在北方杀得人头滚滚的云中亭侯家在招徕佣工,且待遇极好,快要断粮的杨奉便想着吃一吃“善粮,”让云中亭侯为日后的太平世道尽一份力。
虽然云中亭侯本人不知道就是了...
演武场上,王、刘二人虽在相持,惹人注目,可杨奉的动静极大,引得候在高台边上的亲卫分出几人,快速上前将其围住,其中为首那人张口便喝问道:“汝是何人?”
这声大喝,让王苍回转目光,看向这名其貌不扬的青年,神色间似有期待。
“小民是庄内新近招徕的佣工,见场上二人相持不下,故而毛遂自荐,愿为君侯奔走。”
亲卫皱了皱,上下打量了杨奉一眼,开口斥道:“王曲长与刘队率岂是你能相比的!”
“速速退去,莫要在此纠缠!”
杨奉人已经下来了,自然是不可能回去的。
加上其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