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谱,字兴宗,生于梁天监八年(509年),巴东郡鱼复县(今重庆奉节)人。其家族为荆州世代豪族,盘踞巴东历百年,不仅掌控地方经济命脉,更坐拥私兵水师,是南朝梁廷倚重的地方力量。鱼复扼长江三峡咽喉,滩险浪急,自古为水军必争之地。世代居此的徐氏家族,以经营水战为业,将水师技艺传诸后世。徐世谱自幼浸淫于此,别家孩童嬉戏时,他便蹲守船坞观造船、听长辈讲水战谋略。稍长便登船实操,辨江流向、学掌舵划桨,少年时便以“善水战、通舟楫”闻名乡里。他身形魁梧、臂力过人,能执丈余长篙立舰首,逆浪行数里不坠;更精通舰船构造,常亲手绘制图纸,改良船舷防护、船底加固等装备。青年时,徐世谱接管家族水军,革新操练章程:晨观江情、日练阵法格斗、夜研战术战例。数年打磨,一支“进退有度、攻防兼备”的精锐水师应运而生。梁普通年间,益州豪强叛乱,截断水路。徐世谱奉诏领兵,率数百战船顺江而下。他沉着指挥,以诱敌深入、两侧包抄之策击溃叛军,打通水路。战后,他因功被梁武帝封为参军,正式踏入仕途,开启征战生涯。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叛军攻陷建康,梁武帝被困台城,南朝陷入大乱。此时徐世谱任衡州刺史,驻守长沙,听闻都城危急,立即召集家族私兵与州郡水师,共得战船三百余艘、士兵万余人,顺江东下驰援。侯景派部将任约率军进攻江夏(今湖北武汉),意图控制长江中游。徐世谱率军赶至,与梁将胡僧佑合兵一处。他利用江夏江面狭窄的地形,将战船分为“前突、中守、后援”三队,前队以蒙冲舰冲撞叛军战船,中队用强弩射击,后队则灵活支援。战斗中,徐世谱亲自擂鼓助威,叛军战船被撞沉数十艘,任约大败而逃,江夏之围得解。此役后,徐世谱因功被封为使持节、信武将军。侯景不甘心失败,又派大将宋子仙率军数万,战船千余艘,进攻栅口(今安徽无为东南),企图切断梁军粮道。徐世谱率军迎战,他深知叛军战船虽多但阵型散乱,于是采用“火攻奇袭”之计:挑选百名精锐水手,驾驶十艘小型快船,船上满载油脂、柴草,趁夜顺风向叛军战船驶去。接近敌舰后,水手点燃柴草,快船直冲敌阵,徐世谱则率主力战船随后冲杀。叛军战船相连,火势迅速蔓延,士兵大乱,宋子仙仅率数艘战船逃脱。此役,徐世谱烧毁叛军战船七百余艘,斩杀敌军万余人,彻底稳固了长江中游防线,为后续平叛奠定基础。大宝三年(552年),陈霸先、王僧辩率军反攻建康,徐世谱率水师沿长江东进,配合主力作战。他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