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西汉大臣徐晏(第1页)

徐晏者,西汉宣帝朝大臣也,其籍里、家世及早年行迹皆湮没于史,唯《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其于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拜为大鸿胪,跻身九卿之列,方为后世所知。大鸿胪一职,始于秦之典客,汉景帝时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始称大鸿胪,位列九卿,秩中二千石,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凡诸侯王入朝、封拜诸侯、少数民族朝贡、接待外国使者、主持诸侯王丧葬礼仪等事,皆属其辖,实为西汉中央政府处理外交与民族事务之核心官职,非亲信重臣不能任之。徐晏能居此位,足见其于宣帝一朝,德望、才学或行政能力必有过人之处,深得朝廷信任。

汉宣帝刘询,乃西汉中宗之君,其在位期间(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承武帝、昭帝之余绪,励精图治,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又降服匈奴,囊括西域,开创“孝宣中兴”之局。五凤元年,正是宣帝统治中期,国家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渐趋繁荣,但边疆民族事务仍纷繁复杂——匈奴内乱已历数年,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分立,彼此攻伐,匈奴部落或降汉、或迁徙,汉朝需妥善处置降附匈奴贵族,协调各方关系;西域诸国虽已纳入西域都护府管辖,然小股势力叛乱、诸国间纷争仍时有发生,需中央遣使安抚、调解;此外,关东诸侯王国虽经武帝“推恩令”削弱,然诸侯入朝觐见、爵位承袭等礼仪事务仍需严格规范,以防诸侯势力再生事端。徐晏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任大鸿胪,肩负起为宣帝处理四方藩属与诸侯事务的重任。

观西汉大鸿胪之职责,首要者为接待诸侯与藩属使者,主持朝会礼仪。五凤元年前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已显露降汉之意,其部落贵族或先遣使者入汉通好,徐晏身为大鸿胪,需依汉廷礼仪,引导使者觐见宣帝,安排其食宿,传递双方讯息。《汉书·匈奴传》载,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匈奴呼遬累单于率众降汉,宣帝“封呼遬累单于为列侯”,此类降附贵族的封爵仪式,必由大鸿胪主持——徐晏需先核验降者身份、降附诚意,再拟定封爵礼仪流程,引导降者拜受爵位,同时向其宣示汉廷威德与怀柔政策,既彰显汉朝天朝上国之地位,又安抚降者之心。此外,西域诸国如乌孙、龟兹等,常遣使者入汉贡献方物,徐晏需负责接收贡品,核验数量与质量,再引使者面见宣帝,奏报诸国近况;若使者有请求,如请求汉朝出兵助其平定内乱、请求联姻等,徐晏需先与相关部门商议,再将意见奏请宣帝裁决,充当汉廷与西域诸国沟通之桥梁。

其次,大鸿胪掌诸侯王朝聘、丧葬之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