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新奏事完毕,
很快就告退离去。
片刻之后,
小玄子进屋禀报道,
“皇爷,翰林学士刘三吾奉旨觐见。”
朱元璋微微颔首,
在咱洪武朝堂,想要说一个人好,
得靠他坦坦翁的笔。
“传!”
老而弥坚的刘三吾,很快就步入御书房内间,
君臣二人见礼问候一番,
朱元璋开始进入主题,“刘卿,咱这一年解海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仅国库变得充盈,海山的倭患几近根除。”
“咱叫你来,是想让你撰写一篇记文,”
“给四方臣民,好好宣导一番。”
刘三吾心中了然,
皇帝是要自己动笔,夸耀功绩,
解海大政虽然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但总体看来,对社稷发展利大于弊,
还是值得一书的,
“老臣谨遵意旨。”
朱元璋道,“写文的时候,不可过分吹捧咱,”
“要多留篇幅,着重写大臣们的贡献,让他们名满天下。”
刘三吾点头称是,眼底透着感动,
“陛下重视臣下之功,臣着实感动,”
“老臣一定好好地写。”
朱元璋道,“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户部和暂挂在户部之下的海关司,”
“户部尚书郁新,海关总办林豪,都是大功臣,”
“林豪当属首功,”
“你多写点他的好。”
刘三吾白眉微挑,称是的话,顿时一噎,
写林豪的好么?
这有点太为难老夫了吧?
朱元璋见刘三吾愣怔不语,追问一声,“刘卿?”
刘三吾回过神来道,“老臣遵旨,”
“一定写好郁大人的功绩。”
朱元璋眼眸微眯,
刘三吾摆明了就是不想写林豪的事,
他是学界泰斗,
他这个态度,也代表了学界对林豪的排斥,
可咱要帮林豪修复好名声,学界的态度至关重要,
必须得他刘三吾亲自动笔,
“还有林豪,”
“咱说了,林豪才是首功之臣。”
刘三吾也意识到皇帝是有意给林豪“长脸”,
但他却过不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