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稍片刻,
    林豪就检查完毕奏疏的内容,
    确认没有错误之后,
    将之放到一边,晾干墨迹。
    林豪靠在椅背上,看着奏疏上的“宗室供奉拖垮大明”、“皇明祖训误国当废”等字样,脑海中想象着朱元璋看到奏疏时破防的样子。
    我想要求死成功,
    还是得往老朱心中最在意的地方去扎。
    而老朱这人最在意的除了这江山,就是他的家人。
    虽然他看上去对儿子们严格要求,
    但他骨子里的老农思想,加上他童年的孤苦,决定了他对儿子们是以溺爱为主的。
    因为双标,
    大臣们犯错,他雷霆出手,毫不手软,
    儿子们犯错,他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比如,当年他的第十子鲁王朱檀,为了炼丹滥杀无辜,东窗事发,
    他直接下令以同谋之罪,凌迟了鲁王妃汤氏,
    而对鲁王只是处以“髡刑”,就是将鲁王的头发、胡子、眉毛都剃光,
    这种刑罚,在老朱看来是最大的人格侮辱,
    是比死还难受的酷刑,
    但实际上,这根本不会有什么实质伤害。
    那鲁王后来经过老朱的教育,
    继续被放回了藩地,还娶了一房新王妃,照样过着日子,
    直到最后,还是服食丹药而亡。
    老朱对儿子和外人的双标,不止是在刑罚上,
    还体现在待遇上。
    为了让自己的儿孙们,过上“好日子”,
    老朱制定了完整的宗室制度,
    按照他的设定,大明宗室被分为八等,
    依次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大明皇帝除了嫡长子为太子,
    其余的儿子,均封为宗室第一等的亲王,
    亲王的嫡长子封为世子,长孙封为世子孙,可世袭为亲王,
    亲王其余的子嗣,降封为第二等的郡王,
    郡王的子嗣们也按嫡长袭爵,其余子嗣降等世袭的标准,
    依次封爵直到奉国中尉,便不再递降,
    即老朱的血脉子孙再不济,也能有一个奉国中尉的爵位。
    而这八个等级的宗室爵位,对应是开销巨大的岁俸,
    根据制度设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