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松和最缺的是什么(第1页)

469 松和最缺的是什么

“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处,说到底,搞经济建设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提升收入水平和改变城市、乡村的面貌。”

“这几年在松和,别的不敢说,但是这两点始终都是我在坚持的事情。”

“怎么样?”

“我们松和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在很多事情已经初见成效了。”

“你面前的这个地方,今后就是我们松和的两棵摇钱树。”

松和县。

位于城南老区,也就是沙塘镇小商品街不远的沿河草坪上。

尽管已经是隆冬季节,但是黎卫彬仍然只穿着一件并不厚实的运动夹克,挺拔的身形在人堆里很是醒目。

不过因为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加上又是一副休闲的打扮,倒是没人能认得出来他这位松和县的书记。

在黎卫彬身侧的,则是远道而来的燕宏,两人的身后跟着四五个人,除了县委办的潘瑞和松和食品的徐嘉琪,其他的几个人是燕宏的助理和红楼股份的几个管理人员。

这次来松和,燕宏自然不是过来玩。

一方面是为了跟松和县汇报松和食品2007年的公司运营情况,同时就松和食品新一阶段的发展战略听取松和县领导班子的意见。

另一方面则是考察松和县的旅游市场。

八里铺生态旅游区那边,去年上半年第一阶段的工程验收之后,立即就开启了第二阶段的工程施工。

原本预计要用三年才完成的项目,随着施工的进程加快后,到2008年的8月底差不多就能进入验收阶段。

所以在国庆节后,黎卫彬已经启动了第三阶段,也就是招商引资的工作。

上午燕宏已经去了八里铺那边。

因为恰逢周末。

所以黎卫彬也正好有空抽时间带他来沙塘镇这边走走。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能做到的地方不多。”

“你们松和是个例,恐怕还代表不了其他的地方。”

“不过我看你现在应该算得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吧?我可是听说了,最近一段时间,连省里的舆论都在谈及你们松和县。”

“去年你们松和县在全省的县域经济体里面,经济增幅排名全省第二,经济总量排名第11,如果除掉部分城区和县级市的话,这个排名起码还要上升四五位。”

瞥了眼身侧的黎卫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