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到了晚上,看着雨水那张渐渐有了光彩的脸,听着她甜甜地喊 “慧真嫂子”,徐慧真就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她不仅是在护着一个孩子,更是在对抗易中海那副伪善的面具,用这种沉默却坚定的方式,守护着心里的正义。
而对雨水来说,四季鲜的后院就是乱世里难得的避风港。在这里,她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不用再穿破洞的衣服,不用再看易大妈的脸色,更不用再怕哥哥的训斥。徐慧真的关怀像春日的暖阳,一点点融化了她心里的怯懦和不安;二丫的陪伴像同龄人的慰藉,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姐妹间的温暖。
她开始期待每天放学,期待回到这个有饭菜香、有灯光、有关怀的地方。有时晚上躺在床上,她会小声跟二丫说:“二丫姐,我觉得慧真嫂子就像我娘一样。” 二丫总会轻轻拍着她的背,说:“慧真嫂子就是最好的人。”
这份温暖的羁绊,在寂静的四合院里悄悄生长着,像暗夜里的一点星光,不仅照亮了雨水的童年,也成了徐慧真在追寻正义的路上,最坚实的力量支撑。
东北边境小站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寒气像无数根细针,扎在人脸上、手上,呼出的白气刚飘出就凝成了霜。站台上光秃秃的,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亮着,光线勉强驱散些黑暗,铁轨在寒风中泛着冷硬的光。
李天佑站在站台边缘,一手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襁褓,里面是刚满百天的小勇子,厚厚的棉被把孩子裹成了个小圆球,只露出小半张脸,睫毛长长的,呼吸均匀,还没醒;另一只手紧紧搀着身边的秦淮如。
秦淮如刚坐完月子不久,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脸色有些苍白,嘴唇也没什么血色,穿着一件厚实的棉袄,依旧忍不住往李天佑身边靠了靠,想多沾点暖意。她的头发用头巾包着,只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神里带着对归乡的期待,也藏着几分旅途的不安。
两人身后放着两个鼓鼓囊囊的蓝布旅行袋,拉链都快拉不上了,里面装着李天佑特意从东北搜罗的特产,晒干的榛蘑、元蘑,颗粒饱满的榛子,还有给徐慧真和孩子们带的松子,除此之外,就是小勇子的尿布、小衣服和几包婴儿奶粉,每一样都叠得整整齐齐,塞得满满当当。
“呜 ——” 一声悠长的汽笛划破清晨的寂静,远处传来火车的轰鸣声,一列绿皮火车喷吐着浓黑的烟雾,像一头庞大的钢铁巨兽,缓缓驶入站台。车轮与铁轨摩擦发出 “哐当哐当” 的声响,震得站台都微微发颤。
李天佑握紧秦淮如的手,低声说:“车来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