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奔赴(第1页)

1951 年初春的北大医学院,课间的走廊总是挤满抱着书本匆匆而过的学生。秦淮如抱着一摞厚重的医学典籍疾步前行,突然被身后的呼喊叫住:“秦淮如!等等!” 同班的赵婉如喘着气追上来,鬓角的发丝被汗水黏在脸颊上,“快教教我,这个心脏瓣膜的听诊原理,我怎么都弄不明白!”

秦淮如停下脚步,将书本放在窗台上,从帆布包里摸出自己绘制的心脏结构示意图。阳光透过斑驳的玻璃洒在纸上,她用铅笔尖轻轻点着图中瓣膜的位置,声音轻柔却清晰:“你看,当血液流过这里时,就像闸门开合......”

讲解到关键处,她还摘下自己的医用听诊器,递给赵婉如:“来,试试听我的心跳,感受下不同频率。” 周围几个同学见状,也围拢过来,走廊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解剖课上,小组讨论的声音在福尔马林的气味中回荡。同组的男生张明远对着显微镜皱起眉头:“这神经末梢的切片,怎么看都不对啊!” 秦淮如凑过去仔细观察,发现是染色浓度的问题。她二话不说,挽起袖子重新调配染液,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浓度过高会掩盖细节,就像给神经穿了件厚重的外套。” 当调整后的切片在显微镜下清晰呈现时,张明远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秦淮如,你这双手简直有魔法!”

图书馆的自习区,秦淮如正在整理读书笔记,邻座的李芳偷偷递来张纸条:“秦姐,听说你有战地急救的独家笔记?能不能借我参考参考?” 秦淮如笑着翻开自己用麻绳装订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各种剪报和手绘图表。

李芳翻开一看,愣住了,每页都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还有用红笔写的批注:“此方法在极寒环境下需调整剂量”。“拿去看吧,记得爱惜。” 秦淮如轻声说,“咱们多学一点,战场上的伤员就多一分希望。”

傍晚的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体能训练。秦淮如刚跑完最后一圈,就看见几个女同学围在一起发愁。原来下周的急救演练要用担架搬运模拟伤员,大家都掌握不好平衡。

她二话不说,就地取材找来两根竹竿和帆布,现场制作了一个简易担架,然后亲自示范:“两人要同时起身,脚步要稳,就像在冰面上行走......” 在她的指导下,同学们反复练习,直到暮色渐浓,操场上仍回荡着她耐心的讲解声。

解剖楼的黄铜门牌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病理学教授陈镜明夹着教案路过布告栏,目光在月考成绩单上停留片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里还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