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李言提到的时传祥来说,这位就虽然只是一个掏粪工人。
但他就和李言之前去王府井买手表遇到的张秉贵一般,同样都只是扎根在普通的岗位,但却绽放了不平凡的光彩。
张秉贵现在才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未获得什么荣誉,名声不显,知道的人也不多。
但时传祥就不一样了,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到北京,受生活所迫当了一名掏粪工。
在52年,他加入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清洁工作。在工作中,时传祥不怕脏、不怕累,他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
就凭借这份工作态度,在去年这位就当选了政协委员,在今年,他还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全国群英会,被领导接见。
所以在李言类比出时传祥的时候,他说的这些话,不需要太大的改动,直接就能见报。
而曲瑶的表现,也同样让黄永胜感到欣慰,原本他就只是抱着锻炼曲瑶的目的,甚至于大概率她的提问,最后都不会登上报纸。
结果曲瑶问着问着,来了这么关键性的一问,从而让李言说出了金句般的回答。
黄永胜拍着大腿叫好。
这时,胡军匆匆赶到。
胡军虽然不认识黄永胜和曲瑶,但看他们俩坐在方别的对面,也明白了两人的身份。
他当即笑着招呼道:“记者同志,看来你们和李言聊得很投缘啊。。”
黄永胜热情回应:“您就是医院领导胡主任吧?刚才李言同志的回答实在太好了,他年纪不大,但不仅仅是医术了得,就连觉悟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胡军顿时来了兴趣,当即追问刚才的对话。
黄永胜把李言说的话给胡军复述了一遍。
胡军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也已经表明了一切。
接着,胡军又看向了黄永胜。
“黄同志,这诊室里人来人往,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要不咱们移步去会议室详谈?”
黄永胜当即点头:“那好,就听胡主任的安排。”
一行四人,黄永胜和胡军走在前头,李言和曲瑶肩并肩走着。
一路上给李言打招呼的声音络绎不绝。
曲瑶不时用目光好奇的打量李言。
一次两次三次,直到第四次,李言扭过头问道:
“曲瑶同志,我脸上是有什么脏东西吗?”
“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