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丸者缓也,汤者荡也(第1页)

李言这些天虽说接诊过很多的患者,但这名患者病症较为特别,所以给李言的印象也很是深刻。

就连叶澜心都认出了两人,因为当时就这个患者的病情,她还跟李言做出过讨论。

额......说是讨论,叶澜心心里清楚,实际上算是李言给她上了一课。

一想想她这么年轻就是副主任医师,在旁人眼中妥妥的中医天才,但跟李言对比起来就有那么一些不值一提了。

天才或许只是见李言的门槛?叶澜心默默看了李言一眼。

李言这边,等着患者坐下之后,便问道:“七副药都已经喝完了吧?现在情况怎么样?”

患者神色很是激动,说起话来眉飞色舞:“药都喝完了,前天就喝完了,说起来您医术真是神了,我喝药四天之后,也就是大前天晚上就该是发作的时间了,结果这次一晚上下来我睡的舒舒坦坦的,一点儿也不疼了。”

患者儿媳也笑着说道:“李大夫,麻烦您再帮我妈开几服药巩固一下。”

“是该再巩固巩固,来,我先切下脉。”李言回了一句,便把手指轻轻搭在了患者的寸关尺上。

接着又问了几个问题,看了看患者的舌苔,最后结合脉象患者的病情的确是大为好转。

“这次也不用继续喝汤药了,之前的方子加减之后,拿去做丸药,也不用整天熬药了,能省去一些麻烦,但还是要记得每天按时服用。”

中药不仅仅是汤药,还有着各类丸药。

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五十二病方》,相比较其汤药,按照黏合剂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等。

其中蜜丸,黏合剂选用炼蜜,口感甘甜,药效缓和,适合慢性疾病调理,就如六味地黄丸。

水丸则是用水,药汁,醋等制成黏合剂,服用之后容易崩解,也更利于吸收。

浓缩丸起名字听起来像是现代产物,但其实不然,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就有记载,又名药膏丸,浸膏丸。

蜡丸的黏合剂则是蜂蜡,其特点药物缓释,多用于毒性药物。

现代改良剂型中还有着滴丸与微丸等丸药,滴丸中的代表药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速效救心丸,而微丸的出现则是为了进一步细化调整剂量,方便儿童用药。

总的来说,与汤药对比,汤药起效更为迅速,药理更足,适合急症,而丸药起效慢,但药理缓和,更适合缓治。

在《神农本草经》也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