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鲁智深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而后继续道:
“洒家见在闹市出了人命,这般多人看着,暗道大事不妙,此事定然无法周旋,只得回去经略府匆匆收拾好行李,便逃了出来。
而渭州府见洒家在闹市杀人后畏罪出逃,果真震怒,着赏银一千贯,广发海捕文书要追拿洒家。
洒家见状,一路奔逃……
逃了月余。
也是缘分使然,逃到代州雁门县时,竟在那里再次巧遇到金老汉。
金老汉已经知道洒家在状元桥下打杀郑屠的事,凑巧见到洒家后好生感激,最后将洒家带到了金翠莲住处。
那金翠莲自从当日被史大朗送离渭州府后,兜兜转转之下,来到了代州雁门县,最后嫁给了本县一个姓赵的大户做外宅。
那赵员外性情豪爽,乐于助人,也是个讲义之人,知道是洒家当日救下金翠莲后,对洒家甚是敬重。
金翠莲凄苦多时,终也算觅得良人,安身立命了。
洒家见状心宽许多。
只是洒家失手杀人后畏罪出逃的事情不小,金翠莲和赵员外知道不能让洒家在外奔逃,不然迟早被官府发现踪迹给拿住,因此便留洒家在庄上暂时躲避。
可洒家外形太过惹人注目,在赵家庄暂歇不久,便已经有人注意到洒家身容,要请官府追拿,以领赏银。
那赵员外见状,知道久留洒家在庄上不妥,以免有个山高水低,横插踏错,之后他便想到了一个法子。
他家祖上到他这一代,曾时常布施附近五台山上的一间文殊寺,如今那赵员外已然位居文殊寺的檀越,与文殊寺的智真长老交好。
而赵员外家中还有一道五花度牒,所以,他便恳请洒家去那五台山文殊寺落发为僧,依仗僧侣外形,加上五花度牒作证身份,便可避开官府追拿。
洒家知他们好意,也知倘若被官府追拿到此处会连累他们。
当时已然山穷水尽,无处安身,不得已最终同意下来。
没得奈何,洒家便被他们带着,来到五台山文殊寺落发为僧……
只是洒家性直喜酒,在清规森严的庙中多惹事端,屡犯庙中酒戒,加上洒家与庙中那些秃驴性格不合,平日不睦。
而在一次大醉后,那帮秃驴紧闭庙门,不让洒家回庙休息,洒家趁着酒兴,一怒之下推倒山门前的两尊罗汉像,又撞毁庙门……
唉……
闯下如此大祸,即便有赵员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