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莫逢春前往槐树下,听那穿着靛青色僧袍的俊秀小僧讲经。
“…六祖能大师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而开悟,说《金刚经》是以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
“宗,也就是宗旨。无相,并不是指没有相,而是不执着任何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说佛,而说如来,就是因为要破凡人对佛是一尊像的执着。”
“无住,经文曰,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不执着,心不会落在任何一个境界或者概念中。”
似乎是觉得这些东西比较晦涩,小僧语气顿了顿,举了几个通俗的例子。
“譬如,你厌烦某个人,那便是住在这个人中了;厌恶某件事,便住在了这件事中;因着某人的话心神不宁,便是住在了这句话中。负面的遭遇必定会滋生烦恼,这便是【住所事】。”
“但这并不是说,正面的遭遇便不会滋生烦恼。假如你因着善心做了一件好事,却被人误解,便会感到伤心愤怒,这便是【住相布施】,虽出发点是好的,却依旧没有破除执着。”
莫逢春靠着槐树坐,膝盖上搁置着小僧赠予她的经书,随意翻看了几页,态度不甚庄重。
“无所执着,也并非什么都不要了,什么都不去做了,你可以这么理解,菩萨发愿,我当灭度无边无量的众生,但如果他执着度众生,执着度了众生,便是着了相。”
小僧坐在莫逢春旁边,见她面无表情,无所触动,便伸手指了指经书上的那句话,示意莫逢春看过去。
“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以为自己度了无数众生,但其实没有众生可度。”
这些话很有辩证哲理的玄妙之感,但《金刚经》本就比较晦涩难懂,莫逢春第一次接触,就算这小僧尽量讲的通俗,她今日也不过了解到些点皮毛。
比起这难啃的经文,莫逢春的注意力倒是轻轻松松被小僧的手吸引过去。
指甲粉白,有小小的月牙,宽大的衣袖因着抬手的动作,微微堆叠,腕上的凤眼菩提珠刻有精细的符文。
“度一切众生,自性众生,因此众生有没有度尽,菩萨并不执着,如果以为是要把外面的众生度尽,菩萨才能成佛,那便是想得太极端了…”
小僧还在滔滔不绝,莫逢春伸手捻起一颗垂在书页的凤眼菩提,指腹微微在上面摩挲,依稀识别出了半句话。
【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莫逢春这突兀的动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