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也就是学习调心,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感受,难过、愤怒,受委屈,最先知道的是自己。”
“我们希望有人关注自己,所以找人诉苦发牢骚,试图让某人分担自己的痛苦,其实这只不过是在互相交换苦的感受。”
合上手中的经文,归缘语气柔和。
“《金刚经》就是用来调心的,佛不帮人调心,因为佛观众生,是观佛性,他觉得众生没有任何问题。”
“但佛明白众生的一种感受,虽说这感受不过是虚妄,但他也曾感慨,众生枉受轮回之苦,枉,也就是无辜。”
说到这里,归缘看了眼莫逢春,意有所指。
“离苦最直接的方法,即粉碎对苦的一种直观感受。”
“譬如被他人背叛伤害了,感到难过伤心,事后总在翻来覆去地想为什么,管他为什么,你也更无需因着他难过伤心。”
莫逢春觉得这话有点道理,跟她之前浅薄地认为,佛教只是教导人逆来顺受的印象,有很大的出入。
与其拜佛,不如修心。
这小僧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是说,诸佛更像是一种可以触及的道德标兵,而修行者,便是通过修心,逐渐趋近其高尚的品格。
与其纠结自己的负面感受,倒不如放下这些本不该存在的执着。
这样的说法,竟有些道家思想的洒脱,不过如今的佛教,本来就是融了儒释道本土化而来的,有相同点倒也正常。
接下来的四周,莫逢春每周末早上都会过来听小僧讲经,下午就待在家里不怎么出门。
原以为她出门的时间太过规律,很快就会被林景尧发觉,到时候恐怕瞒不住,却没料到,似乎上天都在帮她,林景尧这期间的周末时间也很忙。
又是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又是给亲戚家的孩子补习,又是找了新兼职,时间排得满满的,只偶尔下午或晚上有空闲时间。
不过,林景尧是那种天生精力都比较充足的人,这些在莫逢春看来疲惫又无用的杂事,林景尧倒是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任何影响。
他的空闲时间不多,也就没再跟朋友们结伴出去玩了,更多的是跟莫逢春单独在一起。
不过,林景尧忙于这些乱七八糟的工作,倒省得莫逢春再多找理由,掩饰自己跟那小僧定期见面的事情了。
也不知是听经真的有用处,还是小僧喂鸡汤的能力确实很强,莫逢春前段时间动荡不定的情绪,如今变得宁静祥和了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