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明尼阿波利斯的中心球馆外,凯文·加内特的巨幅海报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海报上的他张开双臂,身后是“森林狼”的队徽,眼神里的桀骜与孤独,像极了明尼苏达的冰原——广袤,却无人懂其温度。
明天,森林狼将要前往洛杉矶,迎来与快船的季后赛首战。而此刻,加内特正坐在更衣室的角落,指尖摩挲着球鞋上的磨损纹路,那些纹路里,藏着一个从贫民窟走出的孩子,最漫长的孤独。
1976年,加内特出生在南卡罗来纳州的莫尔丁,这是一个被铁轨和废弃工厂分割的贫民窟。父母在他8岁时离异,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改嫁,继父的脾气像南方的暴雨,常常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摔碎家里的玻璃杯。加内特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生日蛋糕,只有铁轨旁的野球场,和一双用胶带缠了又缠的帆布鞋。
“你要么打篮球,要么去修铁轨。”邻居家的老教练看着12岁就长到1米93的加内特,把他拉进社区球队。那时的加内特瘦得像根竹竿,却能在球场上轻松摘下篮球。
老教练说:“你的长臂不是用来搬砖的,是用来扣篮的。”他开始疯狂训练,每天天不亮就跑到铁轨旁练折返跑,球鞋磨破了就光着脚,直到脚底结出厚厚的茧子。
13岁那年,他在街头看到有人用枪指着母亲要钱,吓得躲在垃圾桶后面发抖。那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球馆,对着墙壁练了一夜投篮,汗水混着眼泪砸在地板上。
“我要离开这里。”他对着空无一人的球馆说,“我要让妹妹们住上有暖气的房子。”篮球,成了这个贫民窟孩子,唯一能看到的窗户。
1992年,15岁的加内特被芝加哥法拉加特学院的篮球教练发现。这个在南卡说话带着乡音的少年,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离开家乡,行李箱里只有两件T恤和一双破球鞋。
芝加哥的冬天比南卡冷得多,他常常在训练后跑到球馆角落,对着暖气哈气取暖——他没钱买厚外套。法拉加特学院的球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从控球后卫打到中锋,能在快攻中像后卫一样变向,也能在禁区像中锋一样卡位。
高四那年,他带领球队打出31胜3负的战绩,场均砍下25.2分17.9篮板6.5盖帽,被《今日美国》评为“全美最佳高中生”。ESPN的记者来采访时,拍到他在更衣室啃面包——他把奖学金省下来寄给母亲,自己每天只吃两顿饭。
“为什么不读大学?”记者问他。加内特看着窗外芝加哥的高楼,想起妹妹们冻得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