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莫先于食,莫重于眠,莫急于动,莫忽于心。
随着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白露时节。俗话说,“一场白露一场霜”,这时候的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夜晚会明显感受到秋凉。
秋季养生,不仅是为了应对季节变化,更是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量。在这个天高气爽的季节里,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调整来保持健康呢?
一、防秋燥,润养为先
秋季气候逐渐变得干燥,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进而影响肺脏功能。很多人一到秋季就容易出现口干、唇干、皮肤干,甚至咳嗽等症状,这都与空气中水分减少、燥邪盛行影响肺脏有关。
饮食调理是应对秋燥的关键。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该以养阴润燥为主,在饮食上宜常吃养阴生津、润燥润肺的食物,如梨、银耳、莲子等。
推荐食疗方:
· 梨膏糖水:将新鲜梨子去皮去核,加入适量冰糖和清水,慢炖至梨肉软烂。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生津润燥,对秋季干咳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 银耳莲子羹:取银耳、莲子、百合各适量,加入冰糖慢炖。这道甜品能润肺生津、滋阴养胃,适合秋季经常食用。
· 蜂蜜柚子茶:柚子去皮取肉,加入蜂蜜浸泡。饮用时取适量冲水,能润肺化痰、健脾消食。
二、调整作息,缓解秋乏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注意体内阳气的收敛[@citation:10]。因此,在作息上应遵循秋季"收敛"的规律,避免熬夜耗伤阳气。
睡眠建议:
· 尽量22:00-22:30入睡,保证充足睡眠。
· 午后若感疲倦,可闭目休息15-20分钟,不建议久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 睡前用热水泡脚,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尤其适合体寒的人群。
三、科学运动,增强体质
秋季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但对于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要采取适量锻炼的原则,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推荐运动:
· 散步:简单易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 太极拳:动作舒缓,注重意、气、形的协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