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渔讯升级要求更高。
尽管以现在船队的配置,捕鱼效率大大提升,想想要再次升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少时间才能再升一级。
而且再长一级过后,覆盖半径也只有10公里,这个覆盖半径已经不小,可还远远不够。
只能是寄托于科技了,也就是探鱼设备。
探鱼设备覆盖更广的范围,如同他所说的那样,船队一字排开,拉式网扫描海里的情况捕捉鱼群。
当然了,不代表着实时渔讯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距离较远的失去作用,只要渔船靠近,实时渔讯能够发挥的作用,绝对不是探鱼设备能够比喻。
科技带来的局限性。
一个无法将海底的情况具象化就是科技最大的限制,哪怕未来可以办到,可也是经过运算生成的模型,无法百分之百精准。
而实时渔讯却能百分之百精准,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最先进的探鱼设备,成本不是一个小数目。”
设计部门的项目主管不是公司核算部门人员,可也清楚一些,成本方面也不是他的职责,只是义务提醒一声,也清楚卫宏不差那点钱,先给个心理准备就好,回归到正题上:“想要让新船发挥这些的能力,从设计的角度上来讲是不可行的,原因很简单,单就是让新船拥有收任何渔网的能力,在设计上就要下功夫。”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船的高度,不能太高,因为太高的话,根本就无法收一些常规的渔网,收围网的话倒是无所谓,哪怕是甲板距离海面很高,也可以正常收网。”
“常规的渔网却不行,可又要考虑到鱼舱装载量的问题,还有新船本身的航速问题,这些结合起来,会带来很高的难度,一个载重量,如果不能将新船设计得高一些,鱼获装到满,船只更重下沉,吃水位就成为关键了,吃水位超过警戒线,给航行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设计部门主管用‘危害’这个词,而不是威胁。
已经充分说明一切,已经超出了威胁的范畴,基本上可以断定满载的情况下,船只航行起来非常危险。
特别是远海航行,搞不好一个大海浪过来,致命船只沉没。
别以为是在开玩笑,这里头涉及到一个抗风浪等级,是有硬性要求的,要是无法设计到符合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哪怕是黄浦造船厂的能量再大,船只也无法通过正常的注册,而且人家客户也不可能接收这样的船,因为那几乎是拿着小命去赌,还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