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回到辽东,联系华夏(第1页)

南阳城的沦陷,意味着天下已再无敌手,段尘终于可以安心地踏上归途,回到那片熟悉的辽东大地。

他一路从南阳向北进发,首先来到了历经战乱的洛阳。

沿途,目睹了大批辽东人和南方人迁移至此,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农机具,开垦着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

甚至,他还看到有匠人将装备巧妙地安置在异兽的身体上,一头巨型猛牛,一天就能开垦上百亩土地,这无疑是生产力的巨大跃升。

段尘并未在洛阳过多停留,他继续前行,来到了冀州。审配早已抵达此地,开始了他的任期。

旧政的恢复,让冀州在短时间内焕发出新的气象。商贸更加繁荣,辽东新发的货币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更为重要的是,本地的生产呈现出繁盛的景象。随着匠人职业的逐步开发,当地涌现出许多新兴的手工作坊,其中既有仿照蓝星科技产品的,也有许多辽东自主研发的产品。

段尘对此格外重视,无论何种体系,何种科技,都离不开生产力的支撑。

来到冀州后,他特意召集了审配等一批官吏,郑重地强调:

“昔日大汉,强者可移山填海,而贫者却无立锥之地,这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便是强者的体系未能与普通的生产紧密结合。”

“辽东的成功,在于将神话体系的强大与最普通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相互融合,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对其他诸侯的碾压。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审配等人听后,若有所思。

段尘北上之后,冀州对于生产的重视程度更上一层楼。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刻的段尘,正继续着他的征程,朝着辽东走去。

新年过后两个多月,段尘终于游历完了天下,回到了昌黎城。

站在城门前,感慨万千,离开这里已经一年多了。

段尘迫不及待地跑回后院,看到妻子和孩子,心中满是欢喜。

然而,温存不到三日,他又不得不忙碌起来。

来到内阁,段尘看到诸葛亮和简雍二人正带领着一众内阁成员埋头处理政务。

随着行政体系的逐渐完善,每日的政务却越来越多了。

尤其是段尘南下之后,后勤调动、后方安定等诸多事务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都离不开内阁成员们的辛勤付出。

段尘看着这些能臣,心中满是欣慰。天下一统之后,他们的担子并不会减少,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