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还是这个年代的人干活勤快效率高,差不多中午的时候,临时仓库以及办公场所也搭建得差不多了。
虽然很简陋,但总归是不用日晒雨淋了。
忙完后,陆云便让五十人去通知下去,让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五户为一伍推选出伍长,十伍为一什推选出什长,十什为一组推选出组长,十组为一队推选出队长。
推选出来后次日一早以伍为单位来登记领取工作内容。
一队有五千户人家,少说也有几万人了。
再由陆云手底下这五十人管理那些队长,这样简单的组织架构出来,以后办事效率会高出很多。
当然,所谓的管理目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指挥和管理,起到的基本也只是一层一层的通知消息而已。
虽然他们逃荒大多以村为单位,推选伍长和什长比较简单,但是组长和队长还是比较麻烦的。
陆云也不急,先以伍为单位登记了,然后再给他们时间去推选。实在推选不出来,陆云就按登记的资料临时指定人选。
次日一早,乌泱泱的一众人便都来登记了。
毕竟西迁也只是为了一口饭吃,现在既然有饭吃了,又何必冒着饿死在路上的风险继续西迁呢。
登记后,有劳动能力的都在陈豫泽的统一指挥下以什为单位有去修房的,有去垦田的,有去修筑河堤的,也有去挖人工蓄水池的。
修筑房屋当然是为了长远打算,让他们这帮人能够定居下来。
而住宅区也是需要集中安排统一管理的,以伍为单位修筑一排房屋,房屋需要统一布局,错落有致。
房屋仍是以木屋为主,石屋为辅,重要的是快速安定下来。
还有旱厕也需要统一修筑跟住宅区保持相应的距离。
此时的旱厕也很简单,一口大缸,上面搭个棚子便可以了。
否则没有固定统一的旱厕,这么多人口每天的拉撒都会让这块区域臭气熏天。
等大缸有个七八分满,他们自然会挑出去田里施肥。绝对是纯天然无添加的。
垦田就更不必说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粮食收成。
陆云跟陈豫泽说了会有一些如荞麦、土豆、红薯等粮食种子提供,让他们分区块合理种植。
而至于粮食的分成,陆云的要求是所有人种植的粮食只需要上缴三成就可以了,而这三成只是陆云为了将来华兴政府来征粮预留的。
在这战乱时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