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漂亮国空军的哈登将军托俊仁设计一款飞机,哈登将军的需求——漂亮国空军想要什么?
背景:1950年代,美苏冷战进入高空竞赛阶段
美国痛点:
U-2侦察机(实际1956年首飞)尚未成熟,急需更高、更远的侦察平台。
现有喷气发动机技术无法突破2万米升限。
俊仁的解决方案:“你们要飞得高?那就别用‘燃料’,改用‘能量管理’!”
俊仁的设计亮点——外星思维碾压地球工程学
(1)气动外形:如何让飞机“飘”到2万米?
设计特征 地球技术(1950s) 俊仁的魔改 效果
机翼 平直翼(B-52) 30米超宽翼展+圆形前缘 极低翼载,高空稀薄空气仍可托举
材料 铝合金 碳纤维骨架+木质蒙皮 减重50%,强度翻倍
抗疲劳 定期更换零件 机翼打孔+弧形边缘 应力分散,寿命延长10倍
科学原理:
圆形前缘:避免尖锐边缘导致的气流分离(减少激波阻力)。
排列孔:仿生学(鸟类骨骼结构),牺牲局部强度换取整体抗疲劳性。
(2)动力系统:化石能源不够?那就“偷能量”!
俊仁的“能量累积”理论:
“延长滑行距离 → 动能蓄积 → 转化为升力”
具体实现:
8个自主轮:
起飞时交替驱动 → 像弹弓一样分段加速。
效果:滑行3公里后,速度突破400km/h(远超同期飞机)。
高空巡航:
关闭发动机 → 靠惯性+气流爬升(类似信天翁)。
极限高度:
2万米时展开太阳能薄膜(雅各宾黑科技)维持航电。
地球人的困惑:
“关发动机还能飞?!”
俊仁的鄙视:
“你们火箭不也靠惯性上天?
飞机为什么不行?”
能源困境——为什么人类造不出来?
1950s技术瓶颈:
需求 地球方案 问题
长滑行距离 更大推力发动机 油耗爆炸,航程骤减
超高材料强度 更厚铝合金 重量超标,根本飞不起来
抗疲劳 增加维护频率 成本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