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俊仁の苏联经济吐槽——慈父演技差(第1页)

俊仁又可惜到可惜就是苏联没拿到,“就是慈父太不会装太正直,你至少装一下吧援助拿到手再说呀!援助没分到,还搞了个莫洛托夫计划,这纯纯的放血包吗?这是。”

马歇尔计划(1948-1952):

美国策略:

表面:“欧洲复兴援助”(人道主义)。

实际:

绑定美元经济体系,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要求受援国开放市场,削弱贸易壁垒。

成果:

西欧经济迅速复苏(西德、法国、意大利GDP飙升)。

漂亮国影响力:欧洲政治、经济全面倒向西方。

莫洛托夫计划(1947-1950s):

苏联策略:

表面:“社会主义互助”(对抗马歇尔计划)。

实际:

经济援助东欧卫星国(波兰、匈牙利、东德等)。

但条件苛刻:

必须接受苏联政治控制。

经济结构强制调整为重工业优先。

结果:

东欧经济恢复缓慢,民生凋敝。

苏联放血:自己经济也不宽裕,还要硬撑援助。

俊仁的毒舌总结:

“马歇尔是‘给钱换市场’,莫洛托夫是‘给钱换听话’——慈父啊,你哪怕装一下‘自由民主’呢?先骗到钱再说啊!”

斯大林为何拒绝马歇尔计划?

表面理由:

“这是美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防止西方渗透)。

真实原因:

意识形态洁癖:不愿让东欧国家接触西方市场。

控制欲太强:怕援助附带政治条件,削弱苏联权威。

经济误判:低估马歇尔计划的威力,以为东欧能自给自足。

俊仁的吐槽:“慈父啊,你哪怕先拿钱发展,再慢慢算账嘛!”

苏联的困境:

二战损失惨重(2700万人死亡,工业被毁)。

却还要硬撑援助东欧,导致:

民生凋敝:苏联人民长期物资短缺。

经济畸形:过度发展军工,轻工业落后。

俊仁的比喻:

“马歇尔是‘投资理财’,莫洛托夫是‘网贷养小弟’——最后自己破产,小弟还跑了!”

如果斯大林“装一下”?——历史假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