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陈朝阳起来的晚了一些,昨天催熟了二十几株南瓜,这一觉就一直睡到了九点多。起来洗漱后,他吃了一个馒头和一些烤肉。随后背起了小姑送来的包裹,嘱咐了弟弟妹妹几句,就向火车站走去。在半道将这些东西都收进了空间。
来到火车站没多久,就开始了检票,陈朝阳空着双手,拿着车票随着人流走进了站台,这时乘坐火车的人也有不少,但远没有八九十年代,民工大潮的气势。登上火车,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时一个靠窗的座位,身边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娘,老大娘还抱着一个孩子,对面坐着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年轻的姑娘。
火车开动后,那个中年男人打开了话匣子,通过聊天知道,男人是罐头厂的采购员,这次是去天津采购海鲜,年轻姑娘是个返校的大学生,而老大娘是去部队探亲的,他儿子在天津当兵。陈朝阳从书包里掏出五个苹果,递给大家,说道:“咱们相见就是缘分,我请大家吃苹果。”
中年男人接过苹果笑道:“哎呀,这水果可是稀罕物,谢谢小兄弟了。”年轻学生却不好意思接受,但推拒得也不是很坚决,陈朝阳将苹果直接放在她手里,说道:“大姐,你是学生,要用脑子的,吃点苹果补补。”他上一世就羡慕那些大学生,对学生有天然的好感。
老大娘却是坚决不接受,陈朝阳好说歹说,才说服老大娘接受,她怀里的孩子,捧着大苹果,乖巧地说了声:“谢谢叔叔。”
陈朝阳摸了摸孩子的头,笑道:“吃吧,多吃点,将来好长大个。”老大娘却不舍得吃,而是将苹果用手绢包了起来,嘴上却说着:“我老了,牙口不好,等回家了用刀切切吃。”陈朝阳笑了笑,也没说什么,一路上几人聊着天,三个半小时过去了,车也到了天津站。
跟几人道别后,陈朝阳走出了火车站。陈朝阳的爷爷奶奶住在蓟州县,此时还是河北省管辖的,后来才划归天津管辖。在这里还要转乘汽车,陈朝阳早就想好了,他决定在天津待一晚上,明天再去蓟州。
陈朝阳找个偏僻的地点,取出自行车,向海边的方向骑去。天津以前他跟着陈大海回来过几次,大的方向他是知道的。来到海边,先去供销社买了200米粗鱼线,又买了两个铅坠和两个大鱼钩,一共花了4块4毛钱,两张工业票。又买了一个铁皮桶,至于塑料桶,别逗了,那玩意现在中国都还没有呢。
天津的海边都是滩涂,他脱下了鞋子,赤脚走进了浅水中,每一步走得都十分困难,他是看中了海水中间的一块儿大礁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