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使者抵达乐陵时,已是潘凤与刘备彻夜长谈后的第九日。
这几日,刘备协助潘凤处理降卒甄别、物资清点等事宜,眉宇间的犹豫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的决断和隐隐的兴奋。
使者风尘仆仆,带着韩馥的亲笔信和加盖了州牧大印的文书,在县衙大堂当众宣读。
韩馥的信中,先是对潘凤大破黄巾的功绩不吝赞美之词,随即话锋一转,对刘备在此战中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言辞恳切地邀请他暂代青州刺史之职,负责安抚流民、恢复生产,并承诺冀州将提供必要的支持。
随信而来的,还有不少金银布帛作为犒赏和初始经费。
“平原相刘备,接令!”使者高声唱喏,将文书和信函双手奉上。
“备,领冀州牧钧令!”刘备上前一步,郑重地接过文书。
他没有过多的客套,只是朝着使者和潘凤的方向分别深施一礼,“请转告韩州牧,备定不负所托,必竭尽所能,安抚青州百姓,恢复地方秩序,以报州牧知遇之恩,亦不负潘都督举荐之义。”
他的声音平静却有力,其中蕴含的决心,在场众人都能清晰感受到。
使者见刘备如此爽快地接下任命,心中也是一松,连忙回礼:“玄德公高义,下官定将公之决心,如实禀报州牧大人。”
潘凤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他走上前,拍了拍刘备的肩膀:“玄德公,此去青州,任重道远。粮草、军械,我定会向州牧大人争取,为你送去。你我保持联络,若遇难以解决之大事,可随时遣人至邺城或渤海寻我。”
他压低了些声音,“青州局面复杂,万事小心。”
刘备重重点头:“都督放心,备省得。”
接下来的几日,便是紧张的交接工作。
十余万黄巾降卒,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按照潘凤和刘备商议的结果,绝大部分青壮降卒,将被潘凤押回冀州,编入屯田军,开垦荒地,充实冀州实力。
这既解决了青州的安置压力,也为冀州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而刘备则接收了部分缴获的粮草、兵器,以及数千名自愿跟随他、或是无家可归的老弱妇孺和部分决心改过自新的原黄巾兵卒。
这些人,将成为他重建青州秩序的第一批班底。
“大哥,这潘都督还真够意思,你看这批铠甲,比咱们以前的可强多了!”张飞看着仓库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