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漳水两岸的广袤屯田区,彻底换上了金黄的盛装。
沉甸甸的稻穗、谷穗压弯了腰,一眼望去,如同金色的波浪,在田野间翻滚起伏,空气中弥漫着成熟庄稼特有的香气。
数万曾经面带惶恐的黄巾降卒,如今已是皮肤黝黑、筋骨强健的屯田兵民。
他们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挥舞着镰刀,动作麻利地收割着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
“快!快!都加把劲!赶在下雨前把粮食都收进仓里去!”耿劲扯着嗓子,在田埂上奔走呼喊,脸上满是汗水,却笑得合不拢嘴。
他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看着堆积如山的谷物,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田丰站在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汇总上来的产量统计,手指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
“主公!潘都督!”田丰快步走到前来视察的韩馥和潘凤面前,声音都有些变调,“初步估算,仅邺城周边的几个主要屯田点,今年秋收的粮食总产量,至少……至少是咱们年初预估的三倍以上!”
“三倍?!”韩馥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知道屯田会有效果,但没想到效果会如此惊人。
“正是!”田丰用力点头,指着不远处正在田间演示的新式农具,“这还要多亏了潘都督改良的曲辕犁!还有都督推行的那套考评激励法子,各屯田点的官吏和兵民,干劲十足,开垦、耕种、除草、灌溉,哪个环节都不敢懈怠!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天时地利人和,方有今日之大丰收啊!”
韩馥顺着田丰的手指看去,只见几具造型奇特的曲辕犁,在耕牛的牵引下,轻松地翻开土地,比旁边的旧式直辕犁效率高了不止一倍,而且操作起来明显更加省力、灵活。
潘凤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身为一个中华人的DNA也开始颤动。
他看着那些挥汗如雨的兵民,又道:“若没有农民的付出,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农具,也是枉然。”
消息传回邺城,整个州府都轰动了。
当初那些对屯田政策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官员,尤其是以刘子惠为首的保守派,此刻都有些羞于见人。
议事堂上,韩馥扬眉吐气,声音洪亮:“诸位都听到了吧?屯田大获成功!今年的粮食,不仅足够安置所有降卒流民,还能大大充实府库!足以支撑我冀州未来数年的用度,甚至有余力支援青州!”
刘子惠站在堂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