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王佐之才,堂上论策(第1页)

邺城州牧府,议事堂。

不同于求贤馆那边的喧闹,此地显得肃穆庄重。

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映出几道端坐的身影。

居中主位上,韩馥略微挺直了腰板,脸上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威严与期待。

自从潘凤连战连捷,尤其是屯田大获成功之后,他这位冀州牧的底气足了不少,连带着看人的眼光似乎也高了些。

下方两侧,田丰与沮授分列而坐,神色平静,目光中却隐隐透着一丝兴奋。

他们已经向韩馥详细禀报了荀彧在求贤馆那番惊世之论,此刻正等着主公亲自考量这位颍川俊才。

脚步声轻轻响起,一名属吏引着一人步入堂内。

来者正是荀彧,依旧是一身半旧儒衫。

他步履从容,不见丝毫局促或谄媚,走到堂中,对着韩馥等人长身一揖。

“草民荀彧,字文若,拜见使君,拜见二位先生。”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韩馥打量着荀彧,心中暗自点头。

颍川荀氏,名门之后,果然气度不凡。

单是这份从容淡定,就胜过之前那些汲汲于功名的士子太多。

“文若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韩馥抬手示意,语气温和了许多,“元皓、公与已将先生之高见转述于我,本牧深感钦佩。今日请先生前来,是想当面请教一二。”

自有吏员搬来坐席。

荀彧谢过后落座,姿态依旧端正。

“先生以为,当今天下大势如何?”韩馥按照田丰事先的建议,开门见山。

荀彧目光微垂,似在整理思绪,片刻后抬眼看向韩馥,缓缓开口:“董卓虽败退长安,然其爪牙尚存,挟持天子,祸乱未已。关东诸侯,名为讨董,实则各怀异心,攻伐兼并,致使中原板荡,流民失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此诚汉室倾颓、生灵涂炭之危局。”

他语速不快,声音也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寥寥数语,便将天下汹汹之势勾勒出来,听得韩馥眉头微蹙,堂内气氛也随之沉重了几分。

“然,”荀彧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光彩,“危局之中,亦是英雄用武之时。乱世砥柱,正在此时方显。放眼天下,能勘定祸乱、重安社稷者,非拥强兵、得民心、据形胜之地而不能为。”

韩馥听到此处,腰板不自觉地又挺直了些,脸上露出了然之色。

这话,分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