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莲花池旁草青青(第1页)

斯文曾言道,莘莘学子们在拥有些许文化知识后,做人就切不可有辱斯文。然而,谁的学生时代又能全然避免因环境之影响而做出一两件“有辱斯文”之事呢?毕竟,当代之学堂已不复如古代儒道教学那般,充满着之乎者也的恳切教诲。春愁似帐,暖人心扉,檐燕如消瘦之美人,丝丝细雨宛如山间漫步之仙子,却始终走不出这尘世刹那之繁华。万丈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涌上心头,然而那眉间之菡萏却似死水一潭,无法泛起丝毫涟漪。学堂中对知识之好奇,远不及这纷纷扰扰之红尘俗世来得直接。文章中言:“大珠小珠落玉盘”,诗词中云:“小桥流水人家”,我见塞外之雪,那洁白之雪花恰似羽毛般轻盈飘落;我闻海边之渔歌,那悠扬之歌声在海浪之伴奏下,犹如天籁之音,格外动听;我观山间之青松,那翠绿之枝叶于微风中轻轻摇曳,恰似翩翩起舞之绿衣仙子。然而,我最为思念者,当属家乡之那条小河,其承载着我童年之欢乐与梦想。于这恍惚之人生中,究竟是谁,悄然地忘却了自我?谁方为真正之我也?我自何处而来?又将去往何方?疲惫不堪之身躯与孤独寂寞之心灵,不时地于繁华之异乡漂泊。周遭行色匆匆之人群中,谁会如鬼魅般突然冒出,给你带来意想不到之伤害?亦或,冷漠无情地掩埋了人与人之间那与生俱来之攻击性天性。天性之单纯与后天教养之斯文实不相冲突,斯文本身即为人们自尊之一种体现。人啊,于活着之时,总是会为形形色色之约束所困扰,这些约束令人疲惫不堪。然而,当我们离开此世后,却无人会在意我们是否曾真正地活过。

在生之时,我们如履薄冰般谨小慎微地遵循着诸般规矩,唯恐稍有不慎便会铸成大错。然而,当死亡的阴影悄然笼罩,于我们自身而言,一切皆将化为泡影。我们所历经的所有,无论是欢悦还是苦楚,都将在须臾之间消散得杳无踪迹。这种对生命的矛盾情愫,既令人对生命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又使人深感万事皆如过眼云烟。我们不禁思忖,生命的真谛究竟何在呢?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今朝依旧是今朝,明日仍旧是明日。天空虽遮蔽了我的双眸,却无法遮掩我内心真实的感受。这片大地掩埋了多少世的岁月沧桑,埋葬了多少石破天惊的心灵悸动。我不禁向佛发问:“百年之后,当这片天地掩埋了我的往昔,是否娑婆世界千万年后,诸佛也会坠入轮回呢?”然而,佛却缄默不语,只是默默地凝视着芸芸众生来来往往。终于,在某一天,我的心灵历经数十载的春秋洗礼后,终于超脱尘世。我留下的,唯有一本我曾阅读过的书籍,以及世间芸芸众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