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一大早,刘岱率军出发。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长达十几里,当天午时,刘岱来到成皋驻扎。
大军安营扎寨,中军营中,刘岱及麾下文武大臣全部汇聚于此。
有斥候禀报道:“报,董卓起兵二十万出了洛阳,直奔虎牢关而去,在出发前,董卓指使司隶校尉宣璠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袁氏男女五十余人,全部收捕下狱处死,尸体埋于青城门外东都门内。”
“太傅门户,太仆母子,一旦而毙,董卓倒是够狠。”刘岱不由感叹道:“谁能想到,汝南袁氏居然落得如此结局。”
汝南袁氏执汉末世家之牛耳,主脉绝大部分人都在洛阳城中,居然近乎被董卓杀绝了。
现在汝南袁氏的主脉,大抵只剩袁绍和袁术二人了。
就在这时,一个身披铠甲的并州大汉走了进来,跪地行礼道:“高顺拜见主公。”
刘岱道:“伯平不必多礼,兵马可曾带来?”
高顺起身,道:“我兖州一万精锐战兵,皆已至此。”
刘岱在兖州这些年,一直都在大力招兵、练兵,麾下共有可战之兵共有五万。
此次他参与酸枣会盟,带了三万大军。
现在的兖州,是治中从事万潜统筹全局,有一万大军留守。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孤就明言了,我等接下来要强攻函谷关,进军关中,以三辅之地为根基。”
“什么!?”
听到刘岱的话语,众人神色大变,“主公是要放弃兖州吗?”
审配说道:“也不是要放弃兖州,想必诸位也应该清楚,汉室已然衰微,接下来便是群雄逐鹿,主公身为汉室宗亲,立志匡扶汉室,必须要有自己的根基之地。”
王凌问道:“难道兖州不能作为主公的根基之地吗?”
张纮道:“主公乃是天子亲封的兖州刺史,兖州上下誓死拥护,又何必舍近求远,买椟还珠?”
审配摇头:“兖州处四战之地,北有袁绍,南有袁术,西有董卓,东有陶谦,辖区又多是平原,想要立足太过艰难。”
虽然历史上曹操以兖州为根基统一了整个北方,但他前期和陶谦同是袁绍小弟,董卓不久败亡,北面、东面和西面没有任何压力,只是南面面对袁术而已。
但如果换成刘岱,怕是会完全不同。
“兖州近些年饱受战乱,百姓多迁往淮南和江东,黄河水患频发,许多良田荒废,民生凋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